- 妈米
- 75
- 经验值
- 75
- 在线时间
- 0小时
- 宝宝生日
-
- 注册时间
- 2012-6-2
- 帖子
- 8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75
- 精华
- 0
- UID
- 7857911
 
- 宝宝生日
-
- 帖子
- 8
|
1、经常当着孩子面争吵。' n' h; p/ {( `4 G5 N; ?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还小,还弄不懂大人之间的事情。所以,吵起架来也毫不避讳。殊不知,它正悄悄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应该说,融洽的家庭关系,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基础。对于孩子来讲,父母就是他的整个世界,是他生活的楷模。如果孩子经常看到父母间冲突,就会感到极大的不安与畏惧,幼小的心灵会埋下阴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父母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美好的婚姻,这会直接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并且影响他以后社会化,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 C, ?; J. X9 D; l
2、很少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
: e+ X& K2 H& W( W9 X. D- ^ [3 o& s 很少考虑孩子的需求与愿望,孩子只能围着成人的指挥棒、"晴雨表"来转,孩子想去的地方、想玩的东西,经常被严厉禁止,如:"太脏了"、"太危险了"等等。等成人高兴时,拉过孩子不管是否愿意,又亲又抱。不高兴时,就嫌弃孩子话多,不愿理睬,有时还会拿"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等话语相威胁,有时还拿"许愿"来敷衍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没有得到行动上的自由,或者缺乏正常情绪的释放途径,长此以往,会损伤了孩子探索新事物的动力,使孩子失去自我,对承认不信任,自身失去安全感。
; N- l" U8 u7 H A6 m; s! u 3、溺爱也是软暴力
7 n. U4 u; C! E* v6 i6 s 家庭温柔的陷阱,特别是隔代疼,把孩子保护得太好,为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准备好了"清道夫"、"铺路石",剥夺了孩子面对困难的机会,使孩子胆小、畏惧困难,逐渐地在群体中会感觉自己一无事处,毫无自信,根本没有能力把事情做好,自然自身也失去了安全感。1 f) x4 G: i D1 D
因此,应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人不要包办代替。如:让孩子适时地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自己的物品,自己解决与小朋友的纠纷等等,尝试成功,建立自信,只有让孩子多次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才能应对失败的考验。
: [" \1 k6 E' n' w* n6 }2 |5 f 4、不信任自己的孩子
" E: o6 Q6 J6 l5 Y) M 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才干和能力,他才会更自信。家长应尊重孩子,放开孩子的手脚,不要过度干涉和妨碍孩子的自主尝试。孩子想"自己来",就给他空间,让他自己做。孩子没主动要家长帮忙,无论孩子做成什么样,只要没有危险,家长就不参与。但是在孩子表示需要帮助时,家长也要马上回应,当孩子觉得不需要的时候再停手让他自己做。0 Y* Z9 G% E; _! |( a/ m
5、在孩子面前你很情绪化
6 Z. k' y8 |% Y7 k$ [& q. t, O" M 母亲是孩子最亲密的接触者,如果母亲经常怕这怕那,多愁善感,情绪变化无常,自己都缺乏安全感,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做事和生活的态度。只有母亲本人的安全感和价值感足够时,才能有自信、稳定、成熟、理智的养育态度,这样既能减少妈妈自己不必要的内心消耗,同时也会带给孩子安全而平和的状态与气质。# P4 g, [! _3 T* F# Q
6、处处都要孩子争"第一"。4 n- Q& G4 y2 B( p9 w+ H* W
家长常常对孩子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要求。总让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当孩子不如别人或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会非常着急,抱怨的话、情绪化的行为就会出现。经常不去考虑孩子的感受与能力。9 h& W& t W% d" F( z" Q0 ?
作为家长应当意识到,让孩子时时、处处争"第一"是不现实的,但是可以争"唯一"。--我就是我,我与众不同!因为差异就是资源、就是优势。同样是"棒",但"你真棒"和"你最棒"在目标上却有本质的区别。应该了解分析孩子的特点,给予正确的评价和切实的目标,让孩子的能力以"山"字形发展。, K |6 u; D5 V/ w+ c
7、喜欢强令孩子,而不是协商5 G L* n6 G4 ~7 d8 N
当遇到孩子一些不合理要求时,可以同孩子协商,而不是强令。例如:妈妈刚刚做好了饭菜端上桌,可是孩子非要吃饺子。针对这种情况,妈妈同孩子商量一下,如告诉孩子,下一次你如果想吃什么,提前告诉妈妈。那么现在饭已经做好了,你如果想"吃饺子"我们就要重新去买菜、擀皮、包饺子,你还要忍着饿,同妈妈一起来做这件事,你看可以吗?如果孩子还是坚持,那么就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去买东西,回到家后,与家长一起择菜洗菜包饺子……让孩子学会等待。
4 O/ H |1 o1 R) ^ 8、错误地表扬孩子
) J, ]3 _' P: l/ e, `9 I; |- l 孩子常常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表扬,家长、幼儿园老师天天都是,"你真棒","你太聪明了!"等等,使孩子患了"表扬依赖症",听不得一点反面意见,这样的孩子缺少抗挫折的体验和原动力,常常会很情绪化,缺少安全感。& P+ i, e5 B0 {$ j: c- J
针对孩子,表扬鼓励应讲究策略。
$ H8 e* {: h. L* R$ s& @ 第一,表扬可间断无规律,做好了有时表扬,有时马上提出下一个努力的目标,让孩子总有前进的方向。' W; g) ^) i$ @* [- ]; F3 n
第二,鼓励应找"准"点,在不同的方面给予鼓励。如,孩子坚持做完了事情,给与鼓励,让孩子学会坚持精神。再如,小朋友之间比赛,孩子虽说输了,但却没有哭,也给与鼓励,让孩子学会坚强。再有,比如孩子一些特殊表现,例:玩具让给了小朋友、帮助了弟弟妹妹等等,让孩子学会团结友爱。
9 z2 w0 k) H7 ^, [#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