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 | 浏览: 1723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0Rank: 10Rank: 10

宝宝生日
2010-02-01 
帖子
10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1 13:27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一、德国:益智开发从小让孩子"绘制地图"" N! K! Z8 b2 Z

9 t" i( e2 r+ k5 ]/ R& V  德国家长普遍认为:培养孩子拥有抽象思维的能力,会为以后的更高层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德国孩子们的早教中,数字类游戏、下棋、走迷宫、搭积木、玩魔方等益智活动是德国早教课程培养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主要形式。而绘制地图是德国人的独创,常常可以看见在海滨的沙滩上,幼儿在父母的启发下,用小木棍画出记忆中的家宅,而在很多早期教育学校,孩子们也在老师的启发下开始用图形表现抽象的事物,德国的严谨风格从小就得到培养。; u: C/ O/ X: S
- t# P! r* @. q) P4 R% r
  二、加拿大:动手为尚不提前教授写字和计数" U9 a; I9 i7 [. |9 Z5 m! d2 _! N
0 r) V( v/ o0 c; G
  在加拿大,宝宝稍大一点时可以送其到"playschool",不是去上课学习,而是参加那里的美术、劳作、音乐以及唱游等活动,而且与众不同的是,这样的早教学校不会设置写字和计数等课程。加拿大的早教专家普遍认为,幼儿期是动作能力均衡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培养动手能力更为重要,若让孩子过早认字、写字和计数,会耗费幼儿的体力和脑力,延缓他们的动作发展。
- m! W2 E' L- j9 ~& N; d$ X
! l4 S% d7 u& _7 `! r0 |/ O  三、日本:培养独立人格学会不给别人添麻烦
$ |4 Y2 O% |, b
7 o6 N2 m, Z8 k2 \6 r  在日本,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在日常生活中从家长到早教学校都会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你会发现在日本,孩子上课甚至全家人外出旅行的时候,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里面装着他自己的物品,很多事情年幼的孩子都要自己去做,家长和老师只是在一旁略加指导。虽然和西方的亲子互动式早教理念上有些差别,但日本的独立人格培养也确实为日本跻身世界顶尖国家起到很大作用。即使上学以后,许多学生课余时间都要在外边参加劳动挣钱。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做家庭教师等挣自己的学费,而这些习惯都是从早教学校就开始培养的。
3 q0 `* j' G# k& t . R8 t( v: x3 Q
  四、法国注重气质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 F& B# A- _# Z8 R8 n# @6 h* k# k9 r
; w2 l2 H+ }, p* K: `* m
  法国家长认为艺术教育对孩子的未来非常重要。该国的权威调查表明:52%的家长认为艺术启蒙和艺术训练是使学生由失败转向成功的良方;72%的家长认为艺术科目应该成为学校真正的教学科目;92%的人强调指出,艺术科目对开发儿童的智力十分重要。正因为法国人对艺术教育的重视,所以长期以来法国一直在文化方面充当着国际领袖的地位,使大多数企业在美学、设计和创意方面具有无可取代的竞争优势。而这些教育早在孩子襁褓之中,家长就会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孩子,法国的早教课更像是艺术细胞的培养和激发课程。
- t& Z/ k$ {& x+ t9 E8 a+ X  ? 8 f4 F4 c* m5 ~9 j+ |
  五、新西兰:幼儿课程四原则0 V2 W) M8 w" K( N# u& k. X" n3 m
- X( q$ U5 c& j* d; T9 Z
  1、授权,即课程使幼儿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权力。' l! ?3 v5 T9 @

- ]  J2 y: d7 f1 X6 r! B+ y9 A  2、全面发展,即课程要反映幼儿全面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n6 w8 Y* N0 ?- Y& T7 ~

/ z+ u5 b: W+ ^- o5 E  3、家庭与社会,即家庭与社区应成为扩展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3 z. l1 [0 l/ {$ M% D
' `7 }- w) f+ W
  4、关系,即幼儿通过与人物、地点、事情相互作用来学习。
) E0 w) K, k" t2 M- i 4 h) N; q7 `5 s+ K
  基于以上四条原则,他们提出了课程的五个组成部分及相应的教育目标。这五个部分是健康、归宿感、贡献、交往、探索。
8 T, v& _) l1 f . d* @$ K& G/ L1 o
  "健康"的目标是,儿童所处的环境要能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情绪愉快;避免伤害,保证安全。. g* j+ v  ?- ^) S

; H  ]0 Y, ?% f; m- J  b6 i% C  "归宿感"的目标是,儿童与其家庭成员所处的环境应允许并支持儿童与更广泛的社会联系;使儿童知道在现实社会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使他们对日常生活、习惯、事物感到适应,懂得行为好坏的适当界限。
9 ]6 M7 B; D+ r7 ^1 N. [& [ 1 F8 {; |2 g# h  r! V
  "贡献"的目标是,使每个儿童有均等的学习机会,每个儿童的贡献都要受到尊重,不能有性别、能力、年龄、种族、社会背景等方面的歧视;允许儿童发展自己的个性;鼓励儿童相互学习。
: x( X+ m9 i' Z( I2 \
- L- Y4 b% f$ q/ o1 \# |  J" u  "交往"的目标是,儿童自己的语言和符号以及其他文化的语言与符号要得到促进和保护;儿童所处的环境应该能发展他们一定的语言交往技能与非语言交往技能,能听认自己的或其他文化的故事或符号;让儿童发现并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创造和表现。
. j0 Q, P' \9 J: f9 P
% X$ \0 d! j$ z  "探求"的目标是,使儿童通过积极的探索来学习,应重视儿童的游戏;使儿童获得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与自信,学习积极探索、思考、推理的策略,形成有意义的关于自然社会、身体与物质世界的认识。9 F, ?3 J; m2 G# d
- @8 f$ A5 w" n3 X
  六、美国:释放潜能让孩子在游戏和体验中学习! u/ w  P7 N5 I) g* l2 g+ N3 ^
% G6 @9 `  F$ B4 V! Y9 `! w
  美国的早教观念可谓源远流长,"教育从第一天起"的观念在美国家长心目中根深蒂固。美国的教育最大特点在于"重视体验"多于"知识传授",老师认为交给孩子学习能力比教会他做几道算术题更重要。
3 W! W; |- ]! A! s" ^ * v# f% ?" b  C2 f8 l$ A" e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是美国幼儿教育的权威机构,为了指导教育者对婴幼儿实施正确的早期教育,他们制定了若干早期教育的指导原则。" [7 O7 [+ n* o* p0 \" }

' `! G" `& T  ~- _: q6 p- E  按照美国幼儿教育协会的定义,早期教育是指对0~8岁儿童实施的教育,在某些情况下,早期教育特指0~3岁儿童的教育或者学龄前儿童的教育。
4 T& w8 S0 `2 y
! t  y0 \- _8 P0 E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指出,儿童早期的生活经验不仅对于儿童日后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有影响,而且对于他的整个一生都会产生影响。比如:当前的研究证明,早期教育对于大脑和认知发展有着短期或长期的影响。从婴儿期一直到10岁,脑细胞不只是形成了联结,而且在这段时期它们有着最大的适应性,可以通过积极的大脑刺激改变大脑的结构。同时在人生早期,对孩子积极的养育过程,似乎不仅是对于认知发展,而且对于健康的情绪发展和社会性能力都非常重要。此外,入学前的这段时间是发展基本的运动技能、语言技能以及其他终生受益技能的最佳时期。
' {& M0 _/ }6 k1 J+ r" j6 D  c, K$ j , P- V5 r  r3 u* ~2 E; @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认为,在今后几十年中,很多人可能会需要比以前更多的读写和运算技能,这些技能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目标。在历史和地理的社会研究,音乐和视觉艺术,体育和健康这些学科中,儿童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和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能够在各种各样的学科中体现出来。除了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和能力之外,儿童还必须形成自信的态度和性格。他们需要理解要取得成功必须付出努力。一个好的教育方案应该是能够提供一个安全和营养的环境,这样的环境能够促进每个孩子的身体、社会、情感、审美、智力和语言的发展,同时也要适应不同家庭的个别需要。
- Z  q( u& H: |) H0 |5 Y0 F
8 [6 X8 K* ~" {: A( O
9 L- W6 |1 p) c4 j) d

Rank: 4

宝宝生日
 
帖子
17 
受到警告
抢个一楼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各国早教的理念对比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