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米
- 425
- 经验值
- 425
- 在线时间
- 4小时
- 宝宝生日
- 2013-01-01
- 注册时间
- 2013-4-11
- 帖子
- 65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429
- 精华
- 0
- UID
- 9476144
  
- 宝宝生日
- 2013-01-01
- 帖子
- 65
|

4、用表扬和奖励,激励孩子的劳动习惯
7 }0 u- x6 t) t( B: L$ Q 有些孩子在学校里很热爱劳动,在家里不热爱劳动。这只能说明家长在培养孩子劳动意识方面存在着误区。孩子可能是在学校的劳动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夸奖,在家里却没有人对他提出劳动方面的要求,或者劳动后并不能得到家人的表扬和奖励。+ x% @5 i9 e! T4 n h8 ~9 E' w
4 t# k# S. {" o! W" _0 X3 k9 l
为了帮助孩子形成劳动习惯,在孩子劳动习惯未形成时期可以适当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譬如,你可以先给孩子订立劳动协议,并安排劳动任务。完成一项劳动任务得1至3分,积分满15分,去逛动物园一次;积分满20分,买卡通书一本;积分满30分,吃麦当劳一次……这样可以逐渐地巩固孩子的习惯行为。经验证明,这种办法能使孩子在短期内勤劳起来。等孩子的劳动习惯建立起来以后,你可以告诉孩子:前一段时间你表现的很好,说明你完全可以勤快起来,但是,要知道,家庭劳动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义务,前一段时间,为了养成你的好习惯,我们采用了奖励的办法,现在,你已经可以胜任为一个合格的家庭成员,所以应该和爸爸妈妈一样,为家庭无偿劳动了。( y, o K8 n" y% o- E" j9 |0 N, k6 ?+ K
5、尝试着让孩子打工,增强其自谋生路的能力$ q# s0 M# N& N( G- p2 q# x
家庭教育要着力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意识。父母要让孩子从小认识到劳动的价值。美国有好多中学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生存的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将毕业时,必须不带分文,到社会上独立谋生两周才允许毕业。2004年河南省一所中专也采取了同样的办法,要求每个学生只能带5块钱离开学校到社会上谋生一周。为了防止意外,学校专设了一部热线救助电话,使学生能随时与学校联系。并有几个记者跟踪报道,但不许提供帮助。这一举措,当时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 G C' J! A1 `: i 在美国的中学生中流行的一句话是: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家里经济状况如何,孩子到12岁以后,就必须得给家里的庭院箭草坪,给别人送报纸,以换取些零花钱。一些家庭还要求孩子假期里在附近当勤杂工,或帮人箭草坪,或帮人扫落叶,或帮人铲积雪等。美国的父母们常说,只要有利于培养孩子谋生的能力,让他们吃些苦是值得的。8 w4 K3 V2 _) `9 L# q
日本有一句教育孩子的名言是: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余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
: m7 H6 [% a) @3 V, M 根据这些道理,中国的家长们至少应做到:小学生自己的吃饭穿衣、整理书包、整理房间自己负责;中学生自己洗衣服、帮助做家务,农村的孩子干点农活;大学生做家教,打零工,都是应当的。. f( c$ G: g- H z, I& [' l8 _! f! g
6、鼓励或带领孩子积极参加公益劳动
5 p9 K; t _. F& d 公益劳动是一种知和行统一的实践活动,能体现一个人的爱心和社会良知。鼓励或带领孩子参加公益劳动,能在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会让孩子树立起“心系他人,心系集体,心系社会”的思想观念,提高孩子的社会责任感,从公益劳动中体会社会对自己的期望。这些都是一个优秀人材所应具备的素质。2 @0 w- U% A# ~& e, r( g5 h0 k
公益劳动,小到清扫楼道、清扫公共庭院、义务扫雪、为残疾人服务、到敬老院打扫卫生为老年人服务,大到义务植树、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对于孩子参加这些活动,家长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和赞许,这会使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公益劳动的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