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不要再说:别人家的孩子……
: N2 F! q9 p9 G3 @* Z; J) }$ w' @2.请不要再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8 j+ p9 j/ ]; C; V0 n' e$ z$ i; [
3.请不要再说:为什么付出这么多,你却不明白
/ r# \/ I# e. |" y- m4 ~2 H2 Y8 _
3 e2 i6 @- @% `' a4 z9 ~ 看到这三句话我估计很多人都熟悉,当了家长的没有当家长的,都很熟悉,没当父母的听过父母讲过,当了父母的和自己的孩子孩子说过,
: J/ F$ R: V5 D" M3 G. \1. 请不要再说:别人家的孩子…… 0 p& j q1 }% I/ {4 ]: h
比较也给了孩子一个暗示“你不够优秀”,于是,常常被比较的孩子,会变得自卑,长大后容易嫉妒。“父母可以说孩子做的事对或者不对,但不能说他这个人是好还是不好。此外,不攀比不等于不为孩子设立教育目标。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挖掘他的潜能。”
) ~# z6 w4 B6 {3 S6 ]2 w7 c2.请不要再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 r* _! F/ A; h* l2 \2 H% D难以拒绝攀比的其实是父母急切的心态。育儿专家林怡发现,习惯了快餐文化的80后焦虑妈妈喜欢直奔主题:7个月了怎么还不会爬?不问原理,直接说怎么做就行,不灵就继续到处求答案。事实上,养育孩子不像生产产品,孩子的个体差异很大,怎么会有一种解决所有家长的问题的方法?
, k8 \; _5 h2 x- Y( e( f; q1 U& `) Z% e9 q3 n. P
1 y! d1 k, U' H# K3 C& |4 \$ `) @
3.请不要再说:为什么付出这么多,你却不明白 ! I, c- q9 N( @# i) _
做父母的大多都不愿承认自己心里的那点小虚荣,而一旦孩子没有如己所愿,做父母的就从山上跌落到谷底,得不到回报的爱会变得偏执焦躁:为什么我付出那么多,孩子却一点都不明白?为什么给了孩子最好的,而他却对我们这样?以后如果孩子对我们没有我对他那么好,该怎么办?
* Q- Q* H; f4 N1 }+ O' V3 |+ g7 F( g3 g- c, \* f/ y, C4 f Z
/ B+ Z6 C; b7 I. o' |
当妈妈是要学习的。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留一些时间来爱自己、关注自己,让自己更有力量去面对挑战,这样才能放下许多焦虑。否则,我们会下意识地从孩子那里需求爱,对孩子的期待会多于爱。“爱应该是自由的,是给对方所需要的,而不是把自己的无力转嫁到孩子身上。” , y/ v, W, I+ K* S;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