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3 | 浏览: 1385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菠萝

四年级

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2011-02-19 
帖子
92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1 16:24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重复和模仿,拉开语言能力发展的序幕
7 _4 z, {: ^7 ~! ~( d+ g! v
9 P9 o4 k$ |0 R# b3 v! p
' V. P) j$ d3 f0 S* g; {8 ~
        在孩子学说话的阶段,一天到晚,就像一台录音机一样,你说什么,他就重复什么。你问话,他也不回答,只会重复,这又是怎么回事呢?4 c2 x1 C3 s: Y5 s  _; A: L

5 Q0 ?" }' D# A! t, C) V+ d# \
4 x1 C( n! c9 L( X2 `+ ?" ?- P
        孩子一岁多的时候,聪明乖巧,不过,他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嗜好”,那就是总喜欢重复别人说的话。记得有一次,我带儿子去医院拿药,医生嘱咐我说:“一天服三次,每次吃3片。”这时,坐在一旁的儿子也跟着说:“一天服三次,每次吃3片。”
7 h5 S' W1 I2 ?. i
& R3 A/ t4 U+ [! O* ~5 ~4 B/ u

4 Z6 p4 z/ {: L7 ]1 I8 R( X        之后,医生每说一句话,他都会跟着学一句,搞得连医生都忍不住笑了,开玩笑地问他:“小朋友,你为什么总学我说话呀?”儿子没有回答,只是开心地又重复了这句话:“小朋友,你为什么总学我说话呀?”. Z1 Z4 ?$ t- x) ^9 ]

1 G' y( p1 c! K; s* j
3 p& r) U! h8 v$ Y6 b! Z
        相信很多孩子都有过这种行为,也相信,很多父母往往会把它看做是孩子淘气的一种表现。其实,在我看来,孩子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与模仿,恰恰是他们最重要的一种学习语言的方式。
, \# d! R, S& D% E
% ^- I; P# e7 m9 ~
# r7 N5 k' l, ?. g% k- M) q
        当我发现儿子乐此不疲地陶醉于这种重复与模仿的活动中时,孩子与生俱来的那种好奇、爱探索、想象力丰富的特性,总会让我不由得想加倍呵护孩子的这颗童真的心。每当他喊“妈妈”的时候,我都会回应一句,“哎”。
5 B% V5 _/ k- L6 J5 J; [8 ~! Z: _$ K
( `! `% W0 i5 m- j4 @1 M. P# Q! K
$ l3 U! `* \, f2 B- `  W
        于是,他继续喊“妈妈”,而我又回应他,“哎”。生活中,这种一叫一答的互动还有好多好多,即便哪天我的心情不够好或是家务活特别繁多的时候,我也从不会把孩子的这种重复行为看得单调而无聊,因为我知道,孩子之所以会不自觉地去重复或模仿他人的话,是因为他们对从成人口中说出的每一句话发生了兴趣,是因为他们发现一句话竟然能表达一个意思。  A; s! l4 W! J1 p; }3 t% O
" d: B! G$ }2 n2 b$ D# K
+ t& H& i# W8 j& ?. d
      而接下来在不断地重复和模仿的过程中,孩子的舌的发展也到了能模仿整句的程度,于是,他们就开始重复他人所说的每句话了。比如,当他听到我跟邻居打招呼时,他也会很自然地模仿一下;当陶陶听见我和别人聊天时,他也会在一旁重复他认为好玩的句子。8 ~. [3 ]( [$ g1 k" d
! v; _( T" U( {" Y8 v% a5 ]

0 d# H" u3 W5 K' G" H        除了这种有意识的一叫一答的游戏,我还会和儿子做一些能够开发语言智能的小游戏。比如,早晨外出上班前,我会做出“再见”的动作给他看,然后把着他的手让他模仿。事实也证明,给宝宝多多练习“听的同时看大人的动作”,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语言。
- |% a, X, |. k! T4 Q+ [8 ^3 K+ n6 H$ Y% ^
! R. A& `1 ?9 E+ Y5 \4 ^! R. t5 ?
        尽管很多时候,我知道这个爱重复的“小天才”根本不晓得自己所说的这些话的真正含义,但是看着孩子颇有兴致的样子,我这个当妈妈的也会情不自禁地和孩子一起享受语言带给我们的喜悦与乐趣。
- Y! ?8 l1 D+ b7 t5 w. v) r+ G
( H1 ?2 z* e$ y$ N) r

& v3 i' \* m. C* i8 t; `说给宝妈听) p' W% z7 u- c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鹦鹉学舌的过程。一般来说,3~6个月的宝宝会模仿发出连续的音节,会以不同的声音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6~8个月的宝宝能积极地表明自己的意思,他们所发出的声音也是对自己心情或需求的一种表达。# M4 s- D# B" E! c; J' \
% f2 S) v' N+ u

9 f! C/ Y8 s; P# P( s# `6 l9 D/ k/ l智慧语录
, Y; \; q. x) u" l6 m& }+ p父母和宝宝进行面对面的语言交流时,也要多抚摸、拥抱宝宝,这种亲密的身体接触会使父母和宝宝之间产生相互依恋的情感,从而给予宝宝足够的安全感。条件模仿父母说的话,但是可以听和看着父母说话。7 D. Y" H1 W7 [. V# o' P6 v

! |/ N7 k  M9 s3 I* K5 Q7 |/ ?, M
- P$ w. p9 h! V; G
         这种时候,如果父母能注意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富有变化的语调对着宝宝说话,让他们看清说话的口形,那么,就可以将孩子的视觉和听觉协调起来,加深他们对语音和语调的感受,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是很有好处的。所以,请父母记住,不管宝宝对你说的话有无反应,都要抓住一切机会和他们说话,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这比什么都重要。
2 t: q1 A4 u# [& H9 }% T* X+ l0 W6 F3 H
; H8 @) W4 Z5 b9 _, z6 |$ Q
        等宝宝9个月大时,开始渐渐模仿别人的声音了,这才是学语言的开始。这种时候,家长就算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带着充满爱意的关怀与宝宝讲讲话,而且还要让宝宝近距离地观察你的口形,以便模仿发音。比如,在和宝宝说话的时候,家长要让宝宝面对着你的脸,让他们通过视觉模仿你嘴唇的动作;另一方面,家长也要注意自己发出的语音,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做到亲切温和就可以。这样,孩子通过家长的口形变化和发音示范,反复多次,就能慢慢模仿发音了。
1 K& @4 ]$ E: u% S$ p
8 m  G5 F; |0 c: Z" y4 H5 s7 [+ E

; M1 f/ t8 q! C9 E3 M9 M0 N9 K        渐渐地,宝宝9~12月时,开始模仿大人发音,学习大人的音调、语气;有些宝宝满1岁的时候,已经知道50个左右的词语,尤其擅用生活中常提到的词,如爸爸、妈妈等;宝宝在18~21个月会进入语言爆炸期,在此阶段,他们一天中平均可以学会9个词,而且开始明白词在句中的顺序是如何影响句子意思的。从此以后,孩子所能领会的意思不再局限于你在说他们什么,而是你在说什么了。可以说,宝宝对语言的浓厚兴趣贯穿于从开始模仿到掌握,并直至熟练的整个过程。5 e2 T  O0 ]2 D! Q6 F5 f" C* @

% R( [- N6 I) l2 R
0 `# G8 Z" n2 s, t; G
亲子小游戏
) I! d" W) X* e+ g7 o6 w+ A7 s$ Y$ I5 ?宝宝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总喜欢模仿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下面这个《学小动物叫声》的小游戏可以培养他的语言智能。
) h) w/ h% d& i3 g" x& P3 Q: U2 ]# q/ p6 n

1 V# O& u. X/ w( {" j开始游戏. {, X! K% e* B" E/ f, H6 K) j  |, r
        家长准备几个动物毛绒玩具,让宝宝坐在你对面。家长手拿一个小动物毛绒玩具,躲在它后面模仿这种小动物的声音,并鼓励宝宝模仿你。再叮咛几句:这个游戏可以增进宝宝聆听和模仿的技巧。
0 H2 z! ]4 o, c& A; _- }9 T5 o- J
8 w" R) u( p1 a# O3 X6 [( j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宝宝生日
2011-04-04 
帖子
11907 
创新从模仿开始
菠萝

四年级

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2011-02-19 
帖子
92 
回复 zrfeduask 的帖子! L. k; I5 R  {7 ^# ?
2 Y+ q$ L: ~. d/ J
辛苦孩子她娘亲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聪明娘亲的天才宝贝(9-12个月)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