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5 | 浏览: 1546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宝宝生日
2011-04-04 
帖子
1190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10:34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 h* @7 x/ g! E0 k1 y     就像成年人都有自己的底线,孩子也有自己的底线。如果父母挑战了他们的底线,就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故意和大人对着干。那么,孩子们都有哪些是家长不能触及的底线?
9 |" m( {# L$ J9 G' P9 u
2 ~- T7 e, Q7 O. h9 e  E
  底线1隐私的
: M$ c& w  Q+ p
  家长不要公开暴露孩子的隐私,不能当众说宝宝尿床,也不能把宝宝和你说的私密话抖出去,孩子可能说不喜欢某个人,也可能说长大后与某某结婚等。家长不要以为孩子小,说给别人听也无妨。当众暴露孩子的隐私,既伤了其自尊,又会让他缺乏安全感,也不再信任你,融洽的亲子关系被扭曲,不利于以后的家教。
; X! @" N" O0 ]$ e
  底线2被愚弄的

  l/ O' X) e  G2 M+ r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遭到成人或大孩子的欺骗,比如,大孩子把洗衣粉用彩纸包好骗小孩子说好吃,小孩子真吃了,大孩子哈哈大笑,小孩子方知上当受骗。家长如果在小孩子面前提起这件事,既让孩子感到难堪、后悔,又让他感到人心复杂,不敢与人交往。被愚弄的事,家长不能拿出来嘲笑孩子,否则会让孩子憎恨那个骗他的人,并对家长产生不满。

- n" J  K; K* \' }
  底线3被打骂的

: x4 }) p  E& j8 x+ ?
  以前孩子犯了错,家长打骂了他,如今又在别人面前提起,甚至把打骂的情形逼真地描述出来,无形中造成了对孩子的二次伤害。被打被骂,对孩子来说是不堪回首的屈辱史。往事再提,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会增加孩子对家长的反感,孩子可能会故意和家长对着干。
6 j8 Q% t0 S! p4 Q+ v8 u
  底线4出糗的
2 w) J$ B( Z: H8 b( x! l. f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肯定有不少出糗的事,比如,穿衣分不清正反面,说话口齿不清,总分不清,登台唱歌忘词,等等。出洋相的事家长不应再提,否则,会让孩子感到尴尬,也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千万不要把孩子的糗事当笑料,家长一笑了之,孩子却可能耿耿于怀。

  X* D6 d0 T9 n$ @
  底线5干不好的事
$ v4 \  i" t4 C4 e0 b0 K
  有些平常小事,一般孩子都能干好而自家孩子却干不好,比如2岁了还不会走路,3岁不会开童车,5岁不会搭积木,6岁不会吃鱼,等等。这些事孩子没干好,可能是因为自家孩子发育比同龄人慢半拍,这是正常现象。如果过分渲染就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进行消极的暗示,给自己贴上低能儿的标签,从而影响今后的成长。
6 v8 p$ e$ H: B% ^! I
: o+ ], [7 T' k. G; v1 O2 w  g

8 J' l& v& i$ _2 Y# _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宝宝生日
2011-04-04 
帖子
11907 
本帖最后由 辛明琳 于 2015-1-12 16:51 编辑 ) E8 X3 v% z) R- n2 I4 s6 z7 j! H0 b
) G3 y' @" f& Y- o+ G0 Y
自己顶一下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2-12-27 
帖子
27 
很实用警告 谢谢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2011-10-18 
帖子
1457 
不错,得时刻提醒自己。。。我有时会笑宝宝吐字不清,。。。。改!!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孩子的五大“底线”碰不得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