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米
- 3563
- 经验值
- 3363
- 在线时间
- 249小时
- 宝宝生日
- 2015-12-1
- 注册时间
- 2016-3-26
- 帖子
- 356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3612
- 精华
- 0
- UID
- 40187391
    
- 宝宝生日
- 2015-12-1
- 帖子
- 356
|
太给力啦!孩子不打针不吃药的秘密全在这儿了
. m% U! p# V2 d" w
" t* A9 o9 w X( j* e 说到感冒、发烧、手足口病等,各位宝爸宝妈一定不会陌生,反复生病,也常是“家常便饭”。' e/ `5 v' ?6 n6 n: t! D' `
说到处理办法,每位家长肯定都有自己的心得,一生病就吃药、打针、输液等等;
/ S8 j5 ^2 p. s3 r除了吃药、打针,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3 K0 ^, Y: H& u9 M4 r" y A E其实,临床上有可以不用吃药,就能顺利退烧治感冒的治疗方法---【小儿推拿】) o8 e. A! e; m% T0 h7 y" l
$ w- F% k$ P0 g1 A o ? 今天就来给妈妈们介绍一种不用吃药不用打针的方法——小儿推拿,为妈妈们更好地照顾宝贝支支招。 B! D, ^1 b: t4 K' v
$ `! c0 F: C) I3 Q
小儿推拿的【原理】就是根据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生理特点,针对不同的发病部位和性质,采用不同的穴位和手法,从而使机体恢复阴阳平衡,营卫调和,气血和畅,以扶正气,祛病邪,使人体正气旺盛,邪气衰退,以达到治愈和保健的目的。
5 G$ i3 v) \, G9 F/ E9 i! k& a2 y
+ }& L0 r; d9 d------【最常见的小儿推拿手法】------
- m7 ~8 S. {! |" B- X3 @. F% M' c# R, V- `: x [" e9 e
【 揉法】:根据作用部位的不同,有指柔法、掌揉法、小鱼际揉法、大鱼际揉法,掌根揉法等不同。揉法之特点为肉动皮不动,即相对于宝宝皮肤而言,妈妈的手是贴合于宝宝皮肤之上且固定,皮肤表面无摩擦感,且带动皮下组织做规律回旋。在操作时,又有左转、右转、快慢深浅之不同,因根据宝宝具体情况而调整。揉法较为舒适,宝宝接受度高。具有调和阴阳气血之效。适用于穴位、腹部、腰背、四肢等部位。
% ~/ Y1 ^6 _9 e" v$ p9 E
) T+ Q: X# c6 k$ J" t" l! O 【运法】:妈妈的手在宝宝体表做圆形或椭圆形轨迹的运动的方法,称之为运法。与成人摩法相似,但力度较其稍大。具有皮动肉不动之特点。顺时针为泻,逆时针为补。有行气活血、消食导滞之功。最常应用于小儿腹部,对于小儿食积效果极佳。/ X- F- K: O6 r
2 E+ U/ F* b" _ 【捏脊法】:为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是以拇指与其他手指在施术部位对称性挤压的方法。多应用于背部的膀胱经一线和二线。操作时让宝宝俯卧,充分暴露背部,妈妈站在宝宝一侧,以双手拇指分置于宝宝脊柱两侧,以食指和中指靠近拇指螺纹面,操作时从骶部起,拇食中指相对用力,捏起局部皮肤,一捏一放,两手同时或交替向上至大椎。特点是拇指必须接触皮肤并向前推动皮肤,整个操作如同波浪形。常用于小儿脾虚或食积。为攻补兼施之法。一般来说 【三捏一提】操作。
' V3 T! L. ?8 t! M/ `' T d# K9 W1 F# V$ }
【点法】:即将手指指端作用于相应的穴位,垂直向下用力按压的手法。特点是力度由轻逐渐加重,以得气为度,所谓得气,就是局部有酸、胀、麻等特点。妈妈们在点按时一定要控制好力度,始终以宝宝舒适又有疗效为最终目标。常结合揉法,一般同一个穴位按一下揉三下,效果较佳。* @2 T% \9 d7 d6 d( |4 K
------【根据病程的长短,可以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
$ L2 b3 \0 [" {! X【急性期】可以选取揉膻中穴20次、天突50次、乳根150次,以及搓揉胁肋部100-150次,以宽胸理气,化痰止咳。8 }8 S; f( Z1 W" P% `
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线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可以治疗咳嗽、气喘、胸闷等病症。它也是八会穴之气会,所以在调理气机方面有奇效。而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窝的正中线上,适用于【咳嗽、哮喘、咽喉肿痛】等。在宝宝有上述症状时,妈妈们适当地揉按天突,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哦。不过同城娃要再啰嗦一句,(妈妈揉按的力度要掌握好,不要压迫到气管,不然可能会导致宝宝不舒服)。乳根穴位于乳头直下一个肋间隙的位置,主治作用与前面相同。5 n7 X `. g) t. t) _
0 ^6 j; Z) _1 | A# L
【在慢性期】: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妈妈们在这个时候当着重补养宝宝的肺脾二气,可以采用捏脊15-20遍,揉肺俞150次的方式,以健脾养肺。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也就是妈妈们熟知的大椎穴向下三个棘突再旁开1.5寸。根据同身寸的原则,宝宝的食指到小指的距离为3寸。它同样可以治疗咳嗽、气喘。特别是病程较长的宝宝,妈妈们不妨考虑一下这个穴位哦。' S* n( O' f4 j" ?! j
此外再给妈妈们介绍一种无论急性慢性期都可以选用的简单推拿手法
( P+ \' w4 W6 k3 e# Z* n/ o! R使用**油或**介质,以宝宝掌心为圆心,妈妈用大拇指、食指或者是中指尖,从宝宝掌面沿大鱼际、小鱼际、指关节末端沿顺时针方向,轻轻画圈。* [" x# ^( n9 g7 ?# f, t' W
再推荐两个对于这方面效果很好的两个【穴位】,中脘、足三里。采用按揉的手法,结合先前我们提到的一按三揉的比例,每次每穴按揉5分钟左右,一天一次。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肚脐直上四寸。或者可以在肚脐与剑突联系的中点处取穴。它可以明显【缓解宝宝腹胀、食积等症状】。8 ]0 k! T2 l) v9 y
" L) K! i( _/ e |1 X9 @( z5 u( N$ r
-------做推拿时候的【注意事项】---------1 d: y; A1 U6 I1 u5 h; n- y* l
# `$ v' d: [0 C8 x$ r1、以轻快手法居多,少用重手法,一般在结尾处少量使用。
" x/ R: A. {! ~ V% n3 w( r
m4 v8 ~. K( T2、对不配合的宝宝,在推拿时可以给他们提供他喜欢的玩具等,以分散他的注意力。
% h, c5 T D( u" X! K6 I3、为了提高舒适度和疗效,需在推拿部位添加适当的介质,如润肤油等
$ U6 |4 X! P) l4、推拿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10-20分钟为宜。
8 p! {3 a% r/ X7 b9 y3 f- H5、在给宝宝推拿时应注意室内的温度,妈妈们应当剪短指甲,避免划伤幼儿皮肤。8 y9 `2 t5 o: [
(找不准位置的,可在文末留言哦!)
4 | x# L4 z, [6 n0 I虽然小儿推拿效果很好,但妈妈们也应该明白它不是万能的哟。在实际操作中,妈妈们可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疗法,如刮痧、滚蛋、艾灸等。1 L( \6 @" k0 c2 \/ R. L
------【【本文作者】】-----# m+ N% K6 Y1 x& K" q! M* e
李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