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米
- 193
- 经验值
- 193
- 在线时间
- 10小时
- 宝宝生日
- 0000-00-00
- 注册时间
- 2010-6-3
- 帖子
- 55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203
- 精华
- 0
- UID
- 4141972
 
- 宝宝生日
- 0000-00-00
- 帖子
- 55
|
本帖最后由 anywhere770 于 2011-3-10 10:49 编辑 " q' r: w$ {/ A( U! {
5 P' C0 G- N, f; _ u& A1 ?5 R, Z本文发布于《为了孩子》二月刊* X: R3 f- t9 C- G/ a' Y
安妮老师:用扑克、纽扣、筷子开启数学大门
; g/ P4 D7 M7 R5 w' Z/ G
. V- d1 D& P6 P5 g' I8 Y! h听了我会忘记,看了我会记得,做了才能理解。
. p) N1 y$ n8 [& L6 ~# T——教育家玛丽•蒙特梭利
4 F# n* B# ]& }! m* W5 v数学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死记硬背是靠不住的,一边动手一边学习,才能真正理解。首先我们需要一副扑克牌,取每种花色中的1—10,需要每一张扑克上都有相对应的数字和图案,如红桃7的扑克上一定有7个红桃,而方块9的扑克上一定画着9个方块。纽扣,55颗,第一次学习,用单色的比较好;筷子,同样也是55支。3 N: e5 ?3 ^$ J7 i; W+ V) Z2 I( B
小提示:玩之前要告诉孩子,在扑克里A代表1。
+ N& f; y- c9 x3 f( Z
5 v4 E' r. K0 T第一招,“数量对应”。
% \7 N# g3 S) l! [! o3 R每一个宝宝都有名字,每一个数量也有自己的名字,这就是数字。通过实物让孩子感受和理解“数与量的对应关系”是学习数学的第一步。
% f( m& X, E! K首先用纽扣,依次摆1个、2个、3个到10个纽扣,让孩子先感知这些数量。
' V( e: c/ j9 s1 u/ |5 \0 ?再用扑克来学习数字。以数字“5”为例,首先我们把扑克“5”的四种花色都拿出来,和孩子一起点数扑克上面的5个图案:“1、2、3、4、5”,然后指向左上角的“5”说:“这是5”,四种花色,都数一遍。然后把扑克1~10发给孩子,请孩子把扑克放到对应的纽扣下面。
% @0 X8 J1 A( S接下来,我们从一把筷子里数5支筷子出来,将5支筷子用橡皮筋缠绕在一起,代表一个整体,放在扑克“5”的下面(如图)。这个动作必不可少,因为它能让孩子理解数字“5”代表的是一个数量的整体。以此类推学习数字1~10。妈妈在引导孩子学数字时,要有意识地按数字的顺序来学。 Q6 L% l4 N) p8 a& K
最后让孩子自己动手用纽扣摆1个、2个、3个到10个纽扣,孩子摆的时候可以把相应的扑克放在一旁,让孩子自己去观察。
' P$ \& C+ k/ @& T' D: }孩子会喜欢这样富有操作性的游戏,学习数学需要具体可感的实物操作,同时还要有图形作为辅助去理解和记忆各种数学符号。
( ^* T) A3 ~, Q4 x% N6 O- u
, c3 j% F) S0 S( f( i% I第二招,“数序摆排”。
, ?0 d) i3 X8 u( b数字是有一定的顺序。可是数字为什么会有一定的顺序呢,我们不可能去跟孩子讲道理,而且就算讲,也不一定能讲清楚,但可以借助物品来感知。% d: e" A* G) Q/ ^
第一步:利用之前绑好的代表1~10的10组筷子,把筷子“2”解开,分成1(根筷子)和1(根筷子),再把3分成2(根筷子)和1(根筷子)……把10分成9(根筷子)和1(根筷子)。分好之后放回在相对应的扑克下面。妈妈一边分解一边念出声来,把筷子还原后,请孩子分一遍。这个操作的过程,能让孩子感受到数与数之间的联系,这对于记忆数字的顺序很重要。 V& q% {, w! h
第二步:妈妈把同一种花色的1~10顺序打乱,然后请孩子吹一声哨子,下口令“扑克家族开始排队了”。妈妈一边排,一边念:“1,2,3……”妈妈排好后请孩子摆余下三种花色的数字,三遍之后,孩子已经记住了这个顺序。然后你可以来考验一下孩子记住没,让孩子吹哨,你故意将数字摆错顺序:“1,2,4,5……”观察孩子能否指出你的错误,如果孩子不能,就装作自己恍然大悟的样子把独角戏唱下去:“噢!让我检查一遍,我摆错了。”这样不但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能够让他们对妈妈错的那一部分印象更加深刻。0 F; K5 d/ G [7 @0 q
4 f5 ?1 M e0 X7 B% I# |
第三招,“奇数偶数”。
. ^4 O/ h% Q2 k' i, y9 D游戏一:开汽车0 A; t2 e# o8 t2 w8 m! F* h# d
我们把1~10的扑克摆在第一排,将对应的纽扣数量摆在第二排,让孩子先摆,孩子可能把纽扣摆成一竖条,你帮他摆成两排。纽扣的摆放是有讲究的(如图),这直接影响你教授“奇偶数”的成败。告诉孩子这是纽扣做成的路,看小汽车能不能开过去。
& S4 f0 Y' q. @2 W5 {* v+ m汽车开得过去的是偶数:2,4,6,8,10。8 ~. x2 `7 s. r* W0 Z5 v* N
汽车开不过去是奇数:1,3,5,7,9。/ X$ y" ^ L8 b/ c- L* M- D
然后让孩子自己动手,模仿妈妈摆两排的方式去摆1~10的纽扣,让他自己去发现,无论怎么摆,有些数量的纽扣都是成对的,而有些数量的纽扣,总是有一个找不到朋友。通过动手操作,孩子一定感受到了奇数和偶数的不同。
: Z: x! T `" X9 ?8 w9 d& O游戏二:“钓鱼”高手% }- x v6 L, b* f T* M
钓鱼游戏,大家都比较熟悉,不过现在要增加一个环节,“妈妈和孩子轮流翻牌,如果是偶数的放左边,是奇数的放右边”,如果你翻到与桌面上的数字相同的牌,它们之间所有的扑克都归你。4 c3 F8 j1 K% p' F d7 f7 e3 m
在翻扑克时,孩子要快速判断应该把手中的牌放在哪一边,并且注意观察桌面上是否有和自己手中一样的数字。例如,当孩子翻开梅花7时,他观察到奇数扑克那一列里正好有一个红桃7,那么,他不仅知道自己赢了,还知道手中的梅花7站在哪一排,并对这一排所有的数字都有了印象。反复多次后,对奇偶数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g$ `/ V6 V+ Q# y# |
: E( Y1 [4 q ^
第四招,“谁大谁小”。
g: z! m4 m% p- e, N K要知道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首先要学习“多1和少1”的概念。2 P: B2 V J* w1 E4 V4 G' g+ h
第一步:妈妈和孩子一起把同种花色的扑克按顺序摆好,然后引导孩子数相邻两张扑克上的图案,比如红桃3比红桃2多一个红桃,红桃2比红桃3少一个红桃,通过数数发现原来3和4、4和5、5和6、6和7等都是这样。
$ ~! w& d( s+ {: T8 Z第二步:实战练习。妈妈把1~10按“1、3、5、7、9”和“2、4、6、8、10”(顺序不要乱)分成两摞,然后妈妈和孩子分别从两摞里各拿一张,假设扑克上的每一个图案都代表一个“士兵”,互相用笔逐一干掉对方的“士兵”。例如红桃3遇到红桃4,最后红桃4还剩下一个“士兵”,“4比3多1”,红桃4就打赢了。, M/ \5 B8 M9 Z( k- N7 e
“多1和少1”是孩子学习数字的关键一步,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步领悟“1”的威力。这对于将来学习十进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 R- l; W9 C) \$ r/ z8 v! x& h4 G
第四步,才开始玩“谁大谁小”的游戏。把牌打散后,妈妈和孩子各取10张牌,然后各出一张比大小,比大小的过程就是用笔干掉彼此的“士兵”。孩子先干掉妈妈的一个“士兵”,然后妈妈再干掉他的一个“士兵”,最后看谁还剩下“士兵”,就能知道哪一张牌“士兵”多,多多少,相对应的数字则“大”。只需要玩几次后,孩子就会抛弃“兵器”,很自如地知道如何比较数字的大小。大的那个就可以把小的那张吃掉了,最后看谁吃得多。) o* c0 M, N) D y, L" n& \0 X) h, i+ @
你看,扑克里面都是有趣的数字,要想发明一个游戏还真需要一些数学头脑,而准备一副扑克牌,就可以从小班玩到大班了。
5 E l% |( _% r0 K4 F' Z- O6 r M( ?* Y' o d3 U0 u
4 }% y( y- Q- A0 D/ ]% d- t关于扑克,你不知道的数字知识:* G+ i6 p ?1 r6 h9 I* Y
扣除大小王,数一数一套扑克还有多少张?52张。因为一年之中有52个星期。
) e8 h% l: X) t, {$ U" H我们用扑克玩一个分类游戏,梅花为一组,红桃为一组,方块为一组,黑桃为一组,而扑克又为什么分4种花色呢?因为一年有4个季节啊!4 H/ i$ M3 L5 K
再数一数,每一种花色都有13张牌呢,因为每一个季节都有13个星期。如果把大、小王各按半点算,54张牌的点数相加,则正好是365点,如果各按一点算,正好是366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