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首页67891011121314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回复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88 | 浏览: 63807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培养好孩子,父母责任很大,方法很重要,很好的帖子,要好好学习一下。

Rank: 1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确实是本不错的书,很符合孩子特点,方法超实用,谢谢分享。要买一本看看。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1996-01-06 
帖子
98 
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中学,孩子轻松快乐。卡尔维特能把弱智的儿子教育的如此成功,就是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天性,巧妙的加以引导,孩子即享受了童年的快乐,又掌握了大量的知识,育儿成败的关键是家长的教育方法。孩子出生后,正常情况下,智力差距并不大,关键是后天教育与引导。 用心、爱心、耐心才能教育好宝宝。

Rank: 1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教育孩子方法很重要,我也看过一些育儿书,多半是站在大人的角度教育孩子,而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站在孩子角度看问题,更符合孩子特点,作为教师深受启发,很受益,谢谢分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611 
收藏了 今后几年都用的到

Rank: 1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教育孩子真不容易

Rank: 1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很好的一本书,我家孩子也在用,孩子把学习当成玩了,很吸引孩子,设计的非常巧妙,很符合孩子特点。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宝宝生日
2009-03-28 
帖子
1356 
开发性思维   好   多角度

Rank: 1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需要细细地看,很好,很有感触。

Rank: 1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好贴,收起来慢慢看。
【育儿手册】新生儿红屁股肿么办?哪种方法最管用!跟随小编一起进入知识讲堂吧!

Rank: 1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好贴帮顶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1996-01-06 
帖子
98 
宝宝坏习惯是“盯”出来的 0 ?6 P& T0 _: f8 d' O+ J/ ^5 F
   
6 E0 ~6 ?9 c& z" O/ a    孩子吃饭撒饭粒,无论大人怎么批评,他都改不了这个毛病,有时甚至用脚把掉在地上的饭粒擦来擦去,弄得一地黏黏糊糊的。一天三顿饭,他有两顿饭的时间要挨骂,甚至挨打。孩子的父母自觉无招了,便求助专家,专家建议:“当孩子再犯同样的毛病时,你们不必去理会他。”父母遵医嘱,当孩子再用脚擦桌底的饭时,佯装没看见。几天下来,妈妈发现晶晶没再用脚擦饭,立即表扬了孩子,“今天的孩子鞋底没有黏黏糊糊的饭粒,真干净!”“宝宝的桌子底下没有饭粒,看了真让人舒服。”孩子见父母对自己擦饭粒的事不闻不问,不擦饭粒倒获得表扬,便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掉饭粒,即使掉了饭,也会弯腰捡起,宝宝受表扬的次数越来越多。渐渐地,宝宝在不知不觉中改掉了这一毛病。 0 u: X3 |+ o  W- l6 G3 p
/ p* P- k+ q4 ^+ d
正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
- W' d- @+ ^3 e" {0 v
    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会使孩子感到高兴,以后愿意再重复这种良好行为,这种做法叫正强化。有些父母的眼睛总盯着孩子的缺点,并翻来覆去地讲这些缺点,这就称之为负强化。负强化不仅改变不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反而易于强化这种习惯。如有些孩子有偏食的毛病,父母很着急,于是逢人便说:“我这孩子只吃鸡、鸭、鱼、肉……蔬菜一点也不沾,真让人着急。”当着他人的面数落孩子的缺点,这更会加剧他的缺点,如此强化下去,孩子改掉偏食的毛病几乎不可能。
* z5 E0 q6 s+ P$ s0 _宝宝的父母错误地认为,关注孩子的坏行为,对孩子进行训导和惩罚,可以制止不良行为的发展。其实对孩子来说,这种惩罚和训导都似乎是一种奖励,因为这一行为引起了父母的重视,故孩子对这一行为印象深刻。这就是不少孩子爱恶作剧的原因所在。
  e+ z/ c& z) Q# O# x& n# g4 s$ z- g: l7 {9 @* A" n
别只盯着孩子缺点
6 [. {) P+ {( Y+ o    每个人都希望被人关注,孩子更是如此,那些眼睛只盯着孩子缺点的家长,对孩子的一些良好行为总是视而不见,或是觉得孩子做得好是理所当然,不值得大惊小怪,而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往往易引起父母的注意。那么孩子就会选择引起父母注意的负面行为,而不愿选择父母毫不理会的行为。   I7 c. S0 B# M, N
父母关注什么行为,这种行为就会逐渐形成孩子的习惯。因此,父母应多关注孩子好的一面,对良好行为给予及时肯定与奖励,淡化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不良行为采取漠然处之的态度,使他没有加深印象的机会。反而会变本加厉,所以,不要经常盯着自己孩子身上的缺点,这样只会物的其反。! a$ z8 o* S2 c/ r/ R

Rank: 1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很受益,收藏起来慢慢看

Rank: 1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多角度开发孩子智力,比教一些死知识更有用,很赞同!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1996-01-06 
帖子
98 
成功早教的8大基本方法

9 M+ D1 w8 _% W: A
" J) [0 f4 r, R
方法一:成功的早教,教育者定要让孩子喜欢你,又让孩子听你的话,这是教育的前提,教育的基础。
0 Z/ u! ]& _7 y% D* u
方法二:成功的早教,定要让孩子玩得快乐,学得有趣,这是孩子积极发展的前提,也是发展的基础。
) [% [/ {! j0 g
方法三:成功的早教定要给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这是孩子快乐进取的物质基础。

4 u  j/ b; d' A
方法四成功的早教应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成长。婴幼儿的活动缺乏目的性和意志力,人之初,性本玩,游戏就
        是他们的学习和工作。

# F, V% \' ]- x( v- b5 Z
方法五:成功的早教定要理想高远,充满信心和积极暗示,变教育者的理想和信念为孩子积极上进的动力。

9 d3 {4 \0 L5 B% J0 i3 W
方法六成功的早教应该像朋友一样与孩子谈话、观察、提问和讨论。

; k/ _& F6 K4 W- x9 |/ Z
方法七:成功的早教,让孩子多动手操作,发展思维和创造能力。
2 M/ h; @- J! n
方法八:成功的早教讲究引导孩子的艺术和技巧。

4 }' h0 v1 T& \( [7 S8 }* i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1996-01-06 
帖子
98 
本帖最后由 syj3168 于 2011-5-26 20:46 编辑
, Z2 b. C. f2 G: Q4 J4 B
: X7 Y) W, q6 f1 s% K7 ?) Y) k( E怎么启发孩子的“创造能力”?& S& i6 l. W( f8 k& e: x$ ~8 @8 m
/ h3 v" G2 f# A. m$ M$ |& A
     4 g  o5 y$ }: D% l' o
    研究创造能力的学者喜欢将创造能力比喻为“点石成金”的技术。他们鼓励家长:如果没有能力给孩子金块,那么,就教给孩子“点石成金”的功夫吧!的确,创造能力能化腐朽为神奇。人类进化史上,那些林林总总的“发明”,就是创造能力的具体表现。“创造能力”尤其适合于未来生活。因为随着电脑的发展,“记忆”不再重要,最重要的是如何以创新的观念和态度,解决问题。因此,如何启发孩子的“创造能力”,是今后教育的重点,家庭教育自不例外。 ) U# D; R8 H: f6 X1 v  `
    " T4 a$ r4 L, `7 b' {) Q
    根据科学的研究,一个人的身体组织从出生到成人,一直都在发育成长。它的过程是不断地淘汰老细胞,长出新细胞。然而脑部与身体其他部位不同,随着人的成长,脑的重量逐渐增加;但是脑细胞的数量却和出生时相同,不会再增加。脑细胞跟着身体的成长,会伸展出许多突触、神经纤维长出髓鞘,这叫做髓鞘化。主管运动和感觉的部位会提早髓鞘化,专司高等思考的部位髓鞘化则较迟。大脑细胞间需要有联络的网络,这种联络的网路叫做神经回路,如果回路的组织良好,可加强一个人的思考能能力。这些机能的发展,由胎儿在时就开始发展,到了3岁左右,大部分发育完全,就是更细致的回路成长。到了小学四五年级,成长即完成了。因此,小学四五年级前是智能发展的黄金阶段,也是启发创造能力最关键的时期。- m3 W: S7 C/ J3 ?

1 w8 F; U; i; O7 L9 L& a% B' e    让下一代更聪明,是所有父母的希望。根据科学实验,“创造能力”,充满可塑性,可经由“训练”呈现令人满意的结果;而且一经“训练”,就不会消失。什么是创造能力呢?包括: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当父母变换了孩子的房间布置,孩子一眼就能看出改变的地方,丝毫不差,就表示孩子的“敏觉能力”十分高。当老师问:“茶杯有什么用途?”在限定时间内,能够想出最“多”答案的人,就有着较佳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是指孩子能以不同角度看问题。例如有人问:“你在沙漠里口渴了,要喝什么?”如果甲孩子回答“开水”、“汽水”、“咖啡”;乙孩子回答“仙人掌汁”,则乙孩子要比甲孩子有更好的“发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是指能想出别人想不到的看法,而且有实际效果。可以说,所有的“发明家”,都具有高度“创造能力”。至于逻辑推理能力,是指能从更精致、更细密的角度思考。例如懂得在纸船上涂一层蜡,防止被水浸坏;这“多一层蜡”的思考,体现了更好逻辑推理能力。
5 i$ B% M/ a9 v9 H/ r5 y4 g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同意楼主的观点,创造力更重要,死知识把孩子教傻了,不能扼杀孩子的天性

Rank: 1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非常好的育儿方法,受益匪浅!继续关注!

Rank: 1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好贴,很受益,一定要顶起来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让宝宝更聪明的育儿方法,90楼最新更新“我是怎样让宝宝爱上学习 ...
快速回复
上一页首页67891011121314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