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回复: 2 | 浏览: 6842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407 
经常听到妈妈们自豪地说:“我的宝宝才1岁,就可以吃大人的饭菜了!”其实,成人食物并不适合2岁以下的宝宝,过早让宝宝吃“大人饭”,那是在害他!为什么呢?
微信图片_20180211165012.jpg



一、安全性低
很多进食技巧,宝宝尚未掌握,例如不会咀嚼、磨细蔬菜中较长的纤维,不懂得分离鱼刺,所以,不应该让24个月前的宝宝过早吃成人食物。

二、营养不够
1、因为成人的食物制作不如宝宝专门的食物精细,宝宝不易吸收;
2、因为婴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对营养的需求相对比成人高,特别是对蛋白质、铁、锌、钙及多种维生素的需求量较大,精细化营养很重要。

三、不利宝宝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成人的食物往往添加较多调味剂,容易使宝宝养成嗜咸或嗜甜的习惯,增加日后患心血管等疾病的机率;而过重的口味又容易让宝宝养成挑食、偏食的习惯,导致饮食不均衡。宝宝的味觉敏感,天然清淡的食物才是宝宝真正的美食。
专家建议在宝宝6个月后开始添加辅食。宝宝辅食添加要根据宝宝消化道的发育情况及牙齿的生长情况逐渐过渡,即从菜汤、米汤、果汁过渡到米糊、菜泥、果泥、粥、肉泥,然后再过渡成软饭、小块的菜、水果及肉。
如果发现宝宝出现严重腹泻、大便里经常有没消化的食物,说明辅食添加的速度有些快。盐、油、糖等最好少给宝宝吃,且1岁以内不要加盐。

四、宝宝咀嚼能力弱,增加肠胃负担
婴幼儿吃饭时不懂得仔细咀嚼食物,喜欢嚼两口就吞到肚子中。当宝宝比较饥饿时,甚至都不再咀嚼,就囫囵个的吞下。没有经过分解过的食物,不仅会增加肠胃负担,还会造成宝宝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
再者,宝宝没有掌握熟练的吃饭技巧和喜吞食的进餐习惯,遇到纤维粗的蔬菜或不易咀嚼的肉菜,容易被食物噎住、呛住致使呕吐或窒息。

五、调味料过早摄入,增加患病几率
大人的饭菜口味是很丰富,宝宝也确实喜爱吃,但要喂宝宝的话,家长可要三思啊~在宝宝味觉发育时期,摄入过重口味的食物,容易影响宝宝正常饮食偏好,养成只偏爱一种味道,嗜甜或嗜咸,偏食或挑食。到时候,想让宝宝再吃清淡点都难咯。

六、影响钙吸收,造成宝宝发育迟缓
成人饭口味偏重,假如宝宝较早食用成人饭,摄入的盐超标不仅会增加宝宝患高血压的风险,还会影响宝宝钙吸收,造成宝宝发育迟缓。易增加宝宝成年后患高血压、肥胖症等疾病的几率。

TPS:盐会增加宝宝肾脏负担,所以1岁以内的婴儿不主张吃盐。而且在很多天然食物中,本身也含有一点点盐,如香蕉、蔬菜等。
对于1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尝试着逐渐少加一点点盐,尤其在孩子不爱吃的食物中,如菜叶、鸡蛋羹中少加一点盐调味。
7岁以下宝宝的每日盐的适宜摄入量也不能高于3g。
而成人每天盐的最高摄入量是不超过6g,阈值相对较大。成人口味也普遍偏重,稍不注意,盐的摄入量就超标,如果恰好家人的口味很重,宝宝过早吃大人饭伤害就更大。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407 
想要成功地给孩子添加辅食,你应该注意下面六个问题:
1、按婴儿消化能力和营养需要,逐渐增加品种,先试一种,待3~5日或一星期后婴儿适应了,再添另一种。
2、添加的量应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淡至浓,逐渐增加。
3、患病或气候炎热时,应适当停止或延缓增加新食品,避免消化不良。
4、每次添加新的辅食品种后,应密切注意孩子的消化情况。发现大便反常或出现呕吐、出皮疹等其它情况,应暂时停喂此种辅食。如是大便问题,可待大便恢复正常后再试,从原来开始的量或更小量喂起。
5、孩子个体差异大,需灵活掌握增添辅食品的品种、数量及开始月龄。
6、添加食物一定要讲究卫生,原料要新鲜,现做现吃,吃剩的食物不要再给婴儿吃。婴儿餐具要固定专用,认真洗刷,每日消毒。

美国儿科学会通过对近20年不同人种的营养调查发现:过早添加辅食的宝宝,更容易出现过敏症、高血压、肥胖症等危险。
但“母乳或配方奶够吃,就不用着急给宝宝吃辅食”这种观点也是不正确的。宝宝一天天长大,他所需的营养成分也越来越多,如果长期只靠母乳或配方奶,也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3-11-28 
帖子
36 
婴幼育儿
我家当时11个月就吃大人的食物了 是不是太早了 哈哈哈

别再给小宝宝吃“大人饭”了,那是在害他!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