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6 | 浏览: 533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2Rank: 12Rank: 12

宝宝生日
2007-10-02 
帖子
268 
楼主
发表于 2011-9-7 00:26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湿疹是婴幼儿一种最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炎症,也叫奶癣。多见于0-6个月的宝宝。由于婴幼儿的皮肤角质层比较薄,毛细血管网丰富而且内皮含水比较多,对各种刺激因素较敏感,当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刺激易于引起湿疹。常见的诱发因素有: 1、食物:食物中蛋白质,尤其是鱼、虾、蛋类及牛乳;2、接触化学物品:毛制品、化纤物品、植物、动物皮革及羽毛;发生感染;2、环境:日光照射、环境温度高或穿着太暖、寒冷等,都可以刺激宝宝的发生湿疹,或反复发生或加重。所以要想让湿疹彻底的治愈,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找出引起宝宝湿疹的过敏原因,然后避免宝宝再次的接触引起湿疹的过敏原。湿疹出现后,用外用药物可缓解宝宝局部症状,但时好时坏,容易复发。一般起病大多在1—3个月。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免疫能力的增强,6个月以后逐渐减轻,1岁后大多数患儿可全愈。如果湿疹重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寻找过敏原因,避免或减少宝宝和过敏原的接触,以减少过发生湿疹的机会。家庭护理要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减少宝宝宝宝接触环境中的变应原,如:屋尘、螨、毛、人造纤维等。宝宝穿的衣服尽量保持棉质的,较宽松的衣物。 2、避免有剌激性的物质接触皮肤,不要用碱性肥皂及过烫的水洗患处。3、室温不宜过高,湿度不易过大,否则会使湿疹痒感加重。4、如母乳喂养,妈妈应暂忌食易于过敏的食物,如鱼、虾、等。5. 及时给宝宝修剪指甲,避免宝宝抓伤患处造成感染。6.宝宝患湿疹严重时要及时请医生治疗,家长不要随便给宝宝涂药,以免引起异常反应。

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2007-10-02 
帖子
100 
收藏了。。...              

Rank: 12Rank: 12Rank: 12

宝宝生日
2007-04-13 
帖子
220 
婴幼育儿
受教了,辛苦了,楼主

Rank: 9Rank: 9Rank: 9

宝宝生日
2010-01-17 
帖子
86 
一年前我儿子也是奶癣,医大二的医生说是湿疹的一种,他推荐我用的是秦朗宝宝中药乳膏大夫说这个药膏是纯中草药,没有激素,高渗透见效快,厂家是东南海制药有限公司,很正规的大厂家,让人放心,我到药店买了一管,真好使的,后来儿子大了,会起一点小湿疹,我姐就在网上一个叫:乔妈药品专供店,她家备了两支,治疗湿疹也很好的,现在我儿子快两岁了,皮肤没有花,也不会反复发作的,确实没有激素。我姐在乔妈药品专供店买是因为她家是秦朗系列乳膏的东北总代,每年都会有一段时间赠送试用装,估计今年也该有了吧,建议您也去买一支给宝宝用,肯定好!淘宝店地址:http://shop67402714.taobao.com   QQ:513919206,有心的妈妈都可以试试。


Rank: 9Rank: 9Rank: 9

宝宝生日
2010-01-17 
帖子
86 
婴幼育儿
绿药膏:绿药膏就是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是一种绿色透明的水性凝胶,内含抗生素林可绿药膏霉素(即洁霉素,主要对革兰阳性菌有较高抗菌活性)和局部麻醉剂利多卡因,为皮肤科常用的外用药,有止痛止痒的作用,用于轻度烧伤,创伤以及蚊虫叮咬引起的各种皮肤感染.一个月以内婴儿禁用. 本品主要成分为:盐酸林可霉素、盐酸利多卡因。【不良反应】   偶见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   【禁忌】   对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有过敏史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请将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应权衡利弊后再考虑使用。 【儿童用药】一个月以内婴儿不宜应用。【老年患者用药】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药物相互作用】不宜与氯霉素或红霉素合用。
请注意:绿药膏是西药啊,医生说儿童慎用,老年人都不能长期使用!以前的岁数大的人,没有啥药,也不知道还有别的药,有炎症了吃土霉素,四环素,皮肤坏了用绿药膏,结果呢?吃了四环素孩子的牙齿变黑了,用了绿药膏,孩子大了,轻者肤色不均,重者皮肤黑了,但她们不以为然,因为孩子也多也实在没什么药啊,现在呢,我们就一个小宝贝,不能乱来啊,一定要给孩子用中草药!!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宝宝湿疹如何护理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