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4 | 浏览: 224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9Rank: 9Rank: 9

宝宝生日
2010-08-09 
帖子
128 
楼主
发表于 2011-9-22 14:26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一)明了宝宝受挫之原因

  当发现宝宝闷闷不乐时,大人可以协助宝宝找出其不快乐的原因。对于许多较为内向或是不善言词表达的宝宝,大人可让宝宝以说出、画出或是写出的方式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

  (二)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当宝宝遇有挫折的情境时,大人不必急于立即插手协助,许多大人因为心疼孩子而过度保护孩子,却使宝宝丧失主动学习的机会。例如:于孩子间的争吵过程中,大人可在旁观察而不需置身于其中排解纷争,这样可让宝宝学习与友伴相处的技巧。
  (三)协助宝宝分辨及思考
  当宝宝受到挫折时,其往往会使用消极的哭泣,或是用暴力的攻击行为来对抗之;然而不管是前者或是后者,皆无法有效解决他所面临到的问题。这时大人可提醒宝宝,想想看若是再有遇到类似的情形发生,他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其困境。
  (四)帮助宝宝发泄情绪
  由于宝宝并不明了自己情绪的状况,自然也不知怎样才是控制及疏导情绪的好方法,所以当不满的情绪充满于心时,嚎啕大哭或是动手打人都是常见的情形。大人可以教导宝宝一些有效处理不满情绪的方法,如:将所发生的事情告诉大人、把所有的不满在纸上画出。这种方式虽不能解决受挫问题,但却能不让其一直受同一种问题困扰而整天闷闷不乐。
  (五)大人应以身作则
  有的家庭中,夫妻一旦吵架便是碗盘满天飞、恶言相激、拳脚相向,在如此环境中长大的宝宝要想让其能合宜处理自己受挫的情绪,实在不易。故在教导宝宝的同时,大人应重视自己的言行,身教绝对重于言教。
  (六)家中保持愉快的气氛
  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绝对是出自于一个快乐健康的家庭。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不可能保护孩子在外不遇到一番风浪,但我们可让孩子在回家后,能将家当成一个避风港。让宝宝感觉到被爱、关怀与温暖,是协助孩子面对挫折的最佳法宝。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宝宝生日
 
帖子
503 
楼主知道应该怎样识别宝宝情绪吗?

Rank: 9Rank: 9Rank: 9

宝宝生日
2010-08-09 
帖子
128 
婴幼育儿
王子妈咪@ 发表于 2011-9-23 09:20
楼主知道应该怎样识别宝宝情绪吗?

孩子总是通过自己的行为表露自己的情绪的。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表现都比较外露,可是有些孩子的表现比较隐蔽,需要父母自己观察发现。



  ·当孩子内心紧张时,会用手紧紧地抓住成人的手,或者突然改变平时的习惯,变得寡言少语,或变得喋喋不休,甚至出现一时性的口吃。



  ·当孩子缺乏安全感或面临困境时,他们也许会表现为退缩,不参加活动,也许会产生攻击性行为,以示反抗。往往越是不自信的孩子越容易采用哭叫或攻击性行为来保护自己。



  ·焦虑,不安。安孩子有时会采用一种习惯性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常见的是吮手指头。吮手指是一种征兆,它表达了孩子内心的焦虑,以及需要得到更多的安全保障的愿望。此外,还有咬指甲、吮衣角,甚至玩弄自己的生殖器等行为,都与孩子情绪紧张、内心焦虑、寻求满足有关。



  还有一种较常见的行为是孩子喜欢抱着一样东西睡觉,如抱着一只玩具熊、抱着一只枕头、抱着一本书等,这也与孩子内心焦虑有关。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宝宝生日
2007-03-02 
帖子
336 
2岁宝宝已经开始有了语言表达能力,但与人交流的能力还是十分有限,常常不能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Rank: 9Rank: 9Rank: 9

宝宝生日
2010-08-09 
帖子
128 
婴幼育儿
回复 枫叶又红了 的帖子

我姐的孩子也类似于这样,但他的父母都是平常一个说家乡话一个说普通话,因为他们是不同城市的人所以搞的孩子的语言沟通形成了些问题,不过多用点心去教的话问题不是很多的,小孩子刚起步阶段总有这些问题的!!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改善宝宝受挫时的情绪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