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423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团长编号MV10978

初 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宝宝生日
2010-12-21 
帖子
57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16:23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好文章分销: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  s1 f: D# b1 p: h
《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
译序:
1959年,作者张炳慧博士与丈夫邂逅并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丈夫与前妻的三个孩子因分别被托付给别人代养而都缺乏家庭观念。他们没有安全感,对她戒备、不信任;他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缺乏教养;他们没有家庭归宿感,缺乏兄弟姊妹间的谦让、友爱和互助;他们的智力发展不均衡;老二彼德被医生诊断为因心理问题而导致智力发展障碍,中学之前成绩一直很差……
' _6 M* a9 m$ @0 O  但是,张炳慧受父亲教育子女方法的启发,成了孩子的“良师益友”。在她的教育下,三个孩子都成为了美国社会出类拔萃的人才。张博士一边工作一边将精力倾注到教育三个孩子峰上。她言传身教,并且十分注意培养孩子的基础能力。最终,大女儿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成为一名国际律师;老二在耶鲁大学,毕业后又在哈佛大学进修经济管理学,以第一名的好成绩毕业,并成为卓越的商业人士;最小的女儿16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耶鲁大学,最后也成了一名国际律师。

% t: z  w1 C# x2 v6 o9 G  张博士教育子女的方法非常简单。她从来没有对孩子进行过特殊的辅导,也没有寻求过什么特别的教育方法。父母在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秘诀中的秘诀。
. ]6 f: B7 i" {8 ]) O  在本书,张博士强调了“好父母教育出好子女”的真理。如果想教育好子女,不要从孩子身上找原因,而要首先从父母做起。
* h+ a; |. W" C+ y  就像每个孩子都蕴含着无限潜能一样,每一位父母也都拥有自己的教育方法,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基础做起,先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吧!
作者简介:6 j7 x! B! u: r: V, {
张炳慧,1932年出生,是已故前韩国李承晚政府总理张泽相的第三个女儿。$ e( M" C' a9 s4 u. O( ~% A. @
  , Q# `6 r3 R* g/ _( \; v2 S
1958年,她获得匹兹堡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64年,获得乔治敦大学历
史学博士学位。此后的一段时期内,她则在夏威夷大学教授历史。 5 Z( z# r" q0 s% m" @

( Y% |2 m) Q. v) s. w& p" G. T她在ABCD中心以英语和韩语编篡完成了一套教学用书,并在全美范围内完
成了测试。现在,美国数万个小学、初高中学校里的韩国移民子女都在使用
这套教材。
本书目录:
卷首语

+ v' R3 y# ^/ ~2 Y8 r/ j第一章 好父母教育出好子女
5 A4 w+ n; J/ }1 c- v, b
1-1.我并不是教育子女的专家( Z0 Z% V" S& x$ N4 }4 i/ y' ^1 u
1-2.父母首先要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i$ V$ q* L7 t8 a: M  ~
1-3.生活中的妈妈意义
* o$ ]/ S! H% Z: I1 Y1-4.从日本没落的公共教育中吸取教训
2 e9 ?1 r$ n: `0 u+ B9 V
第二章 在责备孩子之前先审视自己2 I( ]% H) T9 Z7 A2 Z1 q0 k
2-1.一切都从家里开始& ?' B0 d5 w) z$ W' F) f( n: ]4 E6 d, |; f
2-2.让孩子自己学习- ~0 I" ]/ y+ m# v
2-3.孩子有很大的潜力( F$ p7 D/ w8 w
2-4.不要把孩子当作“展示品”
9 `# F7 ?" @$ [, c3 c% b2-5.给孩子一个空间+ h2 Y) t- j1 v2 C- R- U/ N: X
2-6.不要埋怨丈夫

3 Q3 g: g3 q# x$ r; C第三章 孩子应具备的品德
. ~$ M! X, i' c) y1 v& z3 m
3-1.让孩子认识自我——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
2 \* Y- I4 C0 {: j- x5 ]4 r3-2.失败和成功的意义——不要成为孩子生活的主角' w* `$ v# E2 W$ `$ X. g
3-3.一起享受生活的快乐——教会孩子“我”和“我们”的区别
% }0 }3 ~1 O8 C- c- m- o& K! R# V3-4.劳动的价值——品尝自己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快乐
- b$ _: b# g6 O7 u0 ?" c; A
第四章 张炳慧博士的新家庭教育论4 \1 g  q& ?4 J% x# ~" B
4-1.妈妈的信任是灵丹妙药' W+ h$ T3 ]5 R0 Z9 U
4-2.经常问孩子为什么$ v/ ~2 G) K) c% [5 F
4-3.和孩子们一起制定的五个法则6 z& n' F, h" x5 m) @! H6 O
4-4.对父母自己的要求

$ m' g; F1 Y& [9 ]. q' m0 m第五章 父母需要知道的几点- c5 j/ G- }' l8 ]9 `
5-1.英语教育——妈妈不必成为“英语博士”
% n0 f% c" _9 H2 P  I7 V  d$ n5-2.适应社会——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和领悟
  b- s, U3 S4 X; z1 d! p5-3.交流——全身心地去感觉7 [& L" b3 k: S& E* l" v/ p/ d* t
5-4.兄弟姐妹之间的爱——维持竞争关系
& w" Y- p8 y! c: Y0 m' I1 U' w5-5.思考——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

9 K! M4 o* V; B0 V  Z3 L( k8 R卷尾语
《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
卷首语

( k0 V& k; L+ O$ g! j# B. B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在教育领域工作了整整40个年头。在大学里,我是培养学生的教授;在家里,我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一生从事的是一份“授人以知识、教人以德行、强人以体魄”的工作。   
在将懵懂无知的孩子抚育成人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父母的言行举止决定了孩子们的习惯及成长。正如每一位父母所熟知的那句俗语一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 z* J' K2 i  x. M. \  G
父亲的教诲使我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 d9 c7 A! c" x我的父亲是已故的前总理张泽相,我是他的第三个女儿。我的家族是当时的三大豪门之一,可谓声名显赫;而父亲一生都致力于独立运动。   

( `& y6 J. N; f$ D1 M2 U1 h出生于如此一个显赫的家庭,我自然被视为父母的掌上明珠。如果当时我像普通的女性一样,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结婚,那么我会度过一个衣食无忧、平平安安的人生。  
9 P6 o5 N1 ~  ^. s: }
4 |/ Y. K4 L- z- b# N# e2 ?
父亲一生都在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受父亲的影响,19岁那年,我怀着满腔热血踏上了留学美国之路。临行前父亲叮嘱我说:“在美国学习,是为了将来更好地为祖国效力。”带着这样的嘱托我离开了深深热爱着的祖国。  
) N$ p% F' o: C% z8 q% W

! j9 Y7 C" p9 w5 O2 g- @: {早在来美国之前,我就宣布将不花家里的一分钱,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学业。长满茧子的双手见证了我的诺言,靠着打工维持生活,我最终拿到了学位。  
- B5 Y* f5 A5 G+ k- @' }4 [

2 L' d) \3 h( w, R, c9 |) X8 |就在我向着目标一步一步迈进的时候,我遇到了我的三个孩子。我现在的丈夫曾经是我的同事,他的前妻去世后,他带着三个孩子过着独居的生活。可以想象一个男人带着三个孩子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由于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三个孩子经常被托付给别人代养,因此他们非常渴望能够拥有一个完整而又温暖的家。  . `) H) ^6 v9 v
在和丈夫交往的过程中,三个孩子对我显得非常依恋,他们需要我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最终,正是因为这三个孩我才下定决心同丈夫结婚。
结婚后,我和丈夫、三个孩子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同时这也预示着我开始了一段崭新的征程。由于从小失去了母亲,孩子们一直过着不安定的生活,他们对突然拥有的新家很不习惯。三个孩子从小就不知道互相谦让,经常为了一点小事而争吵。做起事情来,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十分散漫。第二个孩子还被医生诊断为因小时候心理受过刺激而无法集中注意力。  
! Y* I* l* t# ~0 x# B6 q* f# t

* d0 V$ L3 G  p8 U" K在无边的困扰中,我甚至感到有些绝望,但是对父亲的回忆,使我重新振奋起来。  
/ z% i- t. m; R( t4 K

! r' x  f* e# Y: ~9 P5 ]父亲从来不强迫我们做事。但是,他要求我们必须遵守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无论你的年龄多小,都要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他让我们分清了自由与自律的区别。  
$ w1 U9 k, Y5 j* L1 m1 z
5 {0 Q- O5 L8 x
在艰苦的留学期间,有很多留学生因为做出越轨行为而被淘汰,而我却坚持努力学习并最终完成了学业,这正是托了当年父亲教我们的“基本原则”之福。  
$ _5 h8 @. W; o8 f" _# Y+ g4 x4 ?

8 ~, q* q9 _9 D9 [( E) h在那一段社会动荡时期,父亲曾留学英国,他十分热衷于学习,但是他从不强迫他的儿女们学习,只是在看到我们不用功读书时,才会说一句:“不学习就赶不上祖国前进的步伐。”  
4 o0 A) l: {# X& C  N: u" r8 n

, d- |4 I/ s/ k# o正是父亲这种“行动靠自觉”的教诲,使我在留学期间即使喝咖啡时都坐在图书馆里学习。  1 F2 @3 O6 Z& k0 V

( d5 ?8 f2 r* x+ j1 c$ h7 G父亲常说:“所谓养育子女并非照顾好他们的衣食起居那么简单。”如果你认为父母的作用只是让孩子们吃饱穿暖那就完全错了。  
: M' R$ P" r* |
% J, |. `4 h- I% m4 {( n8 P
想起了父亲的教诲,我开始努力争取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别人对你的信赖,成为孩子们人生的榜样。

! P  d8 l# R; D8 J然而,当我真正下定决心要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时,我在孩子们面前却表现得十分紧张。因为我现在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到日后孩子们的所作所为,因此我做事开始谨慎起来,连吃饭这种小事都变得小心翼翼,力图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8 K- V4 a6 s7 F/ u
. L7 j4 o( x# |- r
我的行为最终获得了回报,孩子们就是以我为榜样成长起来的,想一想,世上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吗?    [/ a; ]* |5 X% w  b1 F
. Z( a& ~1 s8 e4 _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不强迫孩子们做什么,而是力图成为他们的榜样。在同孩子们一起生活的那段时间里,我牢牢地把握住了这一原则。  0 Z7 L, I' n. h; d9 e
: @; _% z+ a) r9 N. \
在希望孩子们做什么事之前,我总是自己先起到表率作用。我推掉了各种社交酒会,连一些正当的娱乐活动我也尽量避免参加,因为我知道我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孩子们看在眼里。  # y& `( d/ g# X' i

5 w2 S9 M3 D- M* y7 V2 ^: W# e) d4 n在看电视或者休息的时候,我也会特意坐在书桌前装出学习或者写论文的样子。孩子们看到我的举动,也都纷纷丢下玩具,拿起书本认真地读起来。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习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已经长大成人的三个孩子回忆起幼年的时光,都感觉当时对他们来说学习并不是一种任务或负担,而是和吃饭睡觉一样,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8 U' }% {. t  r: T( Y; s
: H" ?  q5 \/ l6 B7 I
很幸运,我的孩子们分别考上了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并最终步入了美国上流社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栋梁之才。但是,我从未按照什么所谓的教育理论对他们进行过教育,也没有找到什么特别的教育方法。我深信,我们夫妇在生活中的表率作用才是他们茁壮成长的秘诀。
教育孩子的方法就在妈妈心中
' {  X9 L; Y$ L& Q  q; N
我深信,优秀的父母会教育出优秀的子女。当有的父母问起我教育孩子的秘诀时,我总是告诉他们这样一条不是秘诀的秘诀:“问题的原因不应该从孩子身上去找,而应当从父母自身找起。”   
: ~4 O( X4 V6 g9 ?5 R
在父母身上出现的问题也会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父母不以身作则,而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去做这做那,孩子是不可能做好的。  - {" {4 g; v* m) n, E
; g$ |% F$ Q9 d- ~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父母坐在客厅里一边不停地变换着电视频道,一边强迫孩子去学习,有哪个孩子会心甘情愿乖乖地坐到书桌前去读书呢?  5 w5 Y9 K3 \& x+ v9 D1 p& C* u
$ u, T9 q  A* J# M6 x3 c
如果想把孩子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父母首先就要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坚持自己的教育原则。在大谈开发孩子创造力之前,首先要给孩子打好基础。  : a3 ~, [/ H+ F, y! ^6 c7 E: x

+ L- J  ~1 A4 L2 V8 c父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孩子需要什么。因此,父母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人选。然而,有些父母过于患得患失,因此反而不相信自己有教育孩子的能力。其实,只有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就在父母心中。  , b* o6 @6 k( ~" ^6 g
# p: p6 I7 O9 s' A) y9 ?  f9 V7 p
父母不应该受外界所谓正统教育理论的干扰,而应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孩子的身上,而且要努力和谨慎地确立起自己的教育方法。从所谓的理论和规则上是找不出培养孩子的本质方法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主要来自母亲的本性和直觉。  
2 Z! `! ^& \7 l! O" w7 X. M
, L6 h6 X' I& m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将所有的理论全盘否定,而是要像我上文所说的那样,首先相信自己的力量,然后去博采众长。在学习别人的理论和学说时,要坚持自己正确的原则。这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父母一定要具备准确的判断力,能够分辨哪些方法适合自己的孩子、哪些方法可取、哪些方法应该摒弃。  ) t9 m2 O+ v9 g
% }" ~. r" f- m9 w' C( \% z/ u' p4 v) H
正确的教育方法,是父母在对孩子的长期观察和不断理解的过程中确立起来的。与其把孩子送到培训班,将时间花到研究理论上,不如仔细留意一下孩子的行动,观察一下孩子在想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特长是什么,有什么不足……然后,通过这些观察,总结出一个自己的教育框架,确立自己的教育方法。  0 Z" [3 R9 N: |# d
7 x; n7 Q) u! |% E; J/ x3 x
我在美国和日本逗留期间,通过和孩子们的接触,逐渐明白了一个事实: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和开发,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错误的种子,那后果就非常严重了。
美国和日本的父母首先教给孩子最基本的东西
8 b# X5 H/ t( W/ q
在美国新泽西州生活的时候,受许多韩国侨民的委托,我创办了一个韩国人学校。当时,我问这些侨民为什么背境离乡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受苦,他们的回答惊人的一致:“虽然我们已经过了半辈子,人生基本定型,但是孩子们正年轻,他们的未来充满了种种可能性。这里比起韩国来,成长条件要好得多。如果不是为了孩子,我们也不会到异国他乡来受苦呀!”  
! p9 K( M) b4 ^& U% f  j
- c( R2 C0 P' n
但是,我却没体会到这个教育先进的国家的成长条件有多好。  
9 i" ^5 c+ ?2 }$ `& W

, J  {! X$ v% J9 d9 q$ X, }韩国父母的思想中其实存在一些误区。美国虽然被称为“美”国,但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尽情地享受自由,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 u. y0 n4 N0 {# ]2 ^" a' D$ y

4 X$ a( s8 s8 ]# n& A5 Z1 e/ A2 P从一个美国普通中产阶层家庭的生活中,我们可以马上看出美国人的生活现状。在这里,应当遵守的规则依然必须遵守,美国的传统教育方式同我们的教育方式一样令人感到有些古板。美国的孩子一样要遵守时间,按时坐到书桌前学习,一样有自己的烦恼,哪怕是交朋友这种事情父母都要过问。  
, |3 x! a% X- d! \1 \( W
, \* X. c$ e7 D) ~( I
有人不禁提出疑问,这不依然是传统的教育方法吗?没错,确实是这样的,然而这却是美国人以数十年的时间为代价,换来的最终正确答案。在摆脱了清教徒式的伦理教育后,美国人埋头写下了一系列的教育方法,将自由与创造力的内涵加以延伸。但是带来的结果却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少基本的人性教育和基础教育,致使街头上出现了大量的嬉皮士。彻骨之痛使美国人认识到,21世纪的教育方法依然是“坚持基础”教育。

7 T8 D, |9 @6 A9 |. ^) H经受了失败的教训,美国人深知,没有基础教育,潜力和创造力就无从谈起。在纽约一所著名的学校里,孩子们每天早晨7点就要上课,晚上过了9点才能回家。孩子们的指导老师表示,如果孩子们只通过自己学习,是打不好基础的,那么也就谈不上将来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所以,需要通过严格的授课方式,为启发他们的创造力、开发他们的潜力打好基础。  4 F) O" J% W: ?! p! B
/ {6 ~* Z! z9 O, }+ x: h: ]+ r
在日本,我也亲身感受到了日本的教育方式同美国的相似之处。虽然日本人提倡抛弃旧的教育体系,向可以激发更大创造力的教育模式转换,但他们始终坚持要做好基础教育。  
. Q" g. n: \  O7 p. o
$ h3 ^/ D8 c. b" }* i8 E
为了开发孩子的潜力,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方式固然重要,但美国和日本的父母却非常清楚,在此之前首先要打好坚实的基础。  $ {- Q6 G# n+ P5 c+ U1 Z' P% N8 t$ f7 ~4 J
然而,韩国的父母却没认识到这一点。特别是一些年轻的父母,他们在努力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同时,却忽视对基础内容的教育。

/ f6 _+ ^& @/ n* z, d7 [9 S0 l每个孩子的体内都蕴藏着无限的才能,同样,每位父母也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而且这种教育方法与父母所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条件是没有关系的,每一位父母都可以也应该做到确立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   

3 \+ u& E3 y+ v  N* E- Q1 ]8 `本书记录了我在培养三个孩子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以及在美国、日本、韩国同许多孩子接触后所经历的一些内容。  % r* `( y2 [; E) N& W" o
2 B; ?- u2 }" H4 p8 B- {
不知道一些父母会不会把这本书也当作一本教育孩子的理论。但无论如何,我相信只要你坚持自己的教育方法,并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吸取一些你认为有用的内容,抛弃那些没用的内容,那么对你完善自己独一无二的教育方法就会有一定的帮助。  ; }& _; ^; T; P1 \  }

6 @+ {: X9 {0 U& z3 y希望通过本书,使你成为一位坚持自己教育方法、注重基础教育并以身作则的母亲。同时,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成为品学兼优的人才。
) a. g  |; W1 k! x2 @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让我们做个好妈妈吧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