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税限购松绑经适房自住商品房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3 | 浏览: 925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9Rank: 9Rank: 9

宝宝生日
2004-03-23 
帖子
69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22:1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对于开发商即使部分让利也是能够充分保障盈利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只有买错没有卖错,这一买卖理论同样适合于“房屋”买卖。 出于营销策略的考虑,开发商往往是逐步推高楼盘的售价,令购房者不能不考虑尽早出手。但对于当前整体市场环境形式并不大好的情况下,开发商要回笼资金就必须尽快卖房,在价格上上往往会作出让步。只要购房者运用合适的杀价办法,完全可以省掉不少“血汗钱”。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几个“买房攻略”,希望有所帮助。
2 C# ]( k3 l7 Z; B" ~( x/ D3 e. m  |1 w+ F+ x9 t1 O' d) \5 c
  策略一:现在的徐州楼盘几乎在开盘前都要经过一个储客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有许多拿到最低折扣的机会。
# r2 \- f7 |+ I2 P. l% J- y3 Z* W, G% t: s$ S; O& w# C4 C! W' p
  通常来讲,此时开发商虽然还没有最终确定售价,但由于对市场“心里没底”,会为前期登记的买家提供一定幅度的折扣,目前大多数楼盘都会为前期登记者提供2-5个点的优惠,并且这种方式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越早登记,越有可能选到心仪的户型和楼层。这是购房者除了价格以外最为关心的问题。
8 A, L' Y% b+ j& ]) k0 K: ^5 q1 d. v
  策略二:细心的买家就能够发现,不少楼盘都会阶段性地推出某些优惠单价,有时候以一口价的形式出现,颇为实惠。
) Q) T5 `* F0 ?2 }/ H  ^
- D2 e( E0 }2 K. L  一直以来,尾房给人的直观感觉就是“被人挑到最后剩下的”,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专家认为,当商品住宅的销售量达到80%以后,开发商已经获利,因此一般就进入项目的清盘销售阶段,此时的尾房往往比较实惠。可以适度出手。
; P7 I( U, k( w5 Y$ [- H. i$ I
6 i  n/ C' u& x" ]* B5 p3 v2 x7 X  策略三:现在很多楼盘都提出老带新优惠策略。6 F6 Y- @; z9 }: @: \  s# R! ~% x
% @1 D  x: C# {
  这也是一条新的买房“路线”尽管节省的绝对数额对于总价来说并不算多,但对于买家和介绍人而言,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并且也是老业主乐于接受的。认识的以后还可以离得很近,或许还可以做邻居。
& C* R; ~9 c, ]9 t! p7 @/ n4 N0 Q% j; r$ }
  策略四:员工内部价也是一种优惠价格。
! \5 J7 }8 E# r
( n* @* W! ~% B5 G, Z: W9 z& R( y  例如认识楼盘开发商内部人士,通常可以通过其获得额外的优惠。不少销售员手中的折扣点数,甚至比某些策划的中层还高。在某些楼盘,这些优惠和折扣未必全部公布出来,因此你应该主动地向销售人员索取。当然,向销售人员要折扣,买家一定要表现出适当的购买热情,既要表现出对楼盘的钟爱,又要有对价格等因素犹豫不决的样子。此外,为了吸引公务员、教师、大型企业员工等职业相对稳定的人群来置业,有些楼盘对这类型的买家有额外的折扣,如果身份符合都可以去争取。如果你是几个人一起买楼,那么和销售人员“砍价”获得更多折扣的可能性就更大。4 J" S( m. G% v

' f+ b* {6 E* b: G- I  h  以上几种只是买房时候经常会遇到的一些情况,对于“神通广大”的开发商,他们提出的优惠策略,购房者更应该“见招拆招”以便买到价格更为合理的住房。

Rank: 6Rank: 6

宝宝生日
 
帖子
62 
这篇帖子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段落清晰,情节诡异,跌宕起伏,主线分明,引人入胜,平淡中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是我辈应当学习之典范。!

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2005-08-22 
帖子
59 
房产
这什么东东...可耻的匿鸟...

Rank: 3Rank: 3

宝宝生日
 
帖子
25 
这年头  技术贴不如水贴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房价“攻略” 购房者如何才能买到低价优惠房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