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米
- 145
- 经验值
- 145
- 在线时间
- 6小时
- 宝宝生日
-
- 注册时间
- 2012-3-31
- 帖子
- 16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146
- 精华
- 0
- UID
- 7653054

- 宝宝生日
-
- 帖子
- 16
|
截至8月29日,五大银行中的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均已发布半年中报。在经济下行、社会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的大背景下,这3家最主要银行的信贷数据也体现了宏观经济的变化,尤其是房地产开发贷款的萎缩足以引人关注。- g0 U* O' ^( U. n
2 `3 G2 d& H3 g/ F$ p% T Q
具体来看,农行房地产开发类贷款余额4602.91亿元,较上年末骤减369.5亿元;建行房地产开发贷余额4177.6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3.94 亿元;只有中行房地产开发贷较上年末增加221亿元,但3家合计房地产开发贷余额仍减少162.4亿元。
/ O+ ?+ x. R$ w
" o5 P% ?. e) y. ^ 由于房地产信贷主要是中长期贷款,在负面经济预期下,中长期信贷需求也会下降,由此表现为中长期信贷占贷款余额比重的下降也是正常的。然而,从过去经验看,尽管中长期信贷需求下降,但也只是表现为需求增长的乏力,余额的下降则是很少见的。
7 m9 q# ~0 e j1 L( u( ~& @/ f9 a/ u) o
虽然房地产信贷的下降有调控政策的影响,而且,各大银行中报也都明确表示,要结合宏观经济走势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优化信贷结构,严格控制过剩产能行业、房地产信贷、地方政府平台贷款的投放,但从银行自身的经营来看,房地产信贷的萎缩应该不是银行主动选择的结果。毕竟,房地产开发贷款占银行全部信贷资产的近五分之一(2012年二季度为19%),如果再加上住房贷款,房地产部门的直接贷款占全部信贷资产的近三成(2012年二季度末为31.5%)。5 L ?# J: |# V
$ }! J7 D3 y: Z* u1 l1 Y6 Q
可喜的是,房地产贷款的质量还是相对较好的。2011年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不良率仅为0.97%,较全部不良率还低0.3个百分点。2012年二季度,建行和农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不良率还比上年末分别下降0.64和0.13个百分点,这在前些年信贷激增后银行不良贷款和不良率双升压力下,确实不易。# u) X# \% q7 i0 F. T+ d
; k' \3 M& @4 F4 N7 h5 O: }7 P% s 在宏观经济周期和政策调控的共同作用下,当前以息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银行,面临着包括房地产在内的高质量贷款增长的乏力,同时也面临着转型的巨大压力。- t' C R7 F$ l
" Z1 h; D7 F. F T J1 X
在国外主要银行的盈利结构中,息差收入与非息收入基本上是各占一半,而非息收入主要来自于各种中间业务。但是,由于我国存贷款业务一直是银行最主要的资产负债业务,虽然监管层和经营者一度强调中间收入业务的发展和考核,但现实中却变相为很多实质上是贷款利息收入的中间业务收入,银行盈利依然最主要依靠存贷息差,这在存贷款利率管制条件下非常突出。
5 ~8 B O# j7 g. {
$ f9 _$ {" w% v; [
- o, A1 y9 e) a/ {3 U# E4 E 尽管近年来理财业务的发展使得银行资金成本增加,但毕竟这种金融脱媒还是有限度的,而且,从最近两个月存款利率上限开放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金融机构间似乎形成了一种默契,至少并未出现很多人担心的存款大搬家的情况。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银行息差的收窄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就要求银行必须转变经营方式,实现盈利结构的多元化。
$ Q% W0 q# a. U/ V
2 i' N T# k8 `' P7 W4 ~ 不过,随着监管措施的加强,特别是对银行收费项目管理的严格举措,非息收入的增长将更加困难,而短期内指望通过经营管理创新找到新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点,也不是很实际的方案。
7 X( E3 [2 ]" p1 `5 U8 ^6 P% T% m. R9 T" q" T- @6 }( t
一方面,银行盈利模式的困境实际上是当下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阵痛之一。' a7 H+ C( l; N* q4 F
$ ?+ I- f9 w2 t! u' f9 S& [ 长久以来,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外贸。在经济自身周期性调整与欧债危机双重叠加之下,投资和外贸引擎双双熄火。虽然投资和外贸可以通过刺激政策得到短暂的增长,但出于对2008年“四万亿”投资的通货膨胀和房价飙升后遗症的担忧,至少在中央层面的宏观调控者表现出了少有的克制。针对地方上公布的种种实质性的放松措施,中央对于房地产调控的立场依然没有转变,货币政策当局更是倾向于通过改革手段稳定经济增长而非短期的刺激经济,因而,央行在降息的同时,使利率市场化改革向深水区大步迈进,并顶住压力,仅通过逆回购手段弥补市场的流动性需求。
6 p: t* D# d3 C) l q A" ~* `* p- n7 K8 Z8 J/ F% |: R. F
在此情况下,经济和投资在短期内触底反弹的概率并不大,三季度或年底之前都将保持一个缓中趋稳的态势,预计信贷需求增长虽会有所回升,但过去那种井喷式的情形将一去不返。因此,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的今天,银行传统息差收入将大大下降,盈利压力迫使银行必须转型。2 p0 H* S }) X, q7 J7 n
# v+ n7 j `! ^* x 另一方面,当前银行主要是以息差作为盈利来源,也与金融改革相对滞后有关。
- O3 u- n2 l' L) e3 _. P3 a! K3 F1 T9 F
银行间接融资仍然是最主要的融资手段。债券融资虽有增长,但近年来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始终稳定在10%左右;股票市场更是令人沮丧,而与银行直接相关的人民币新增贷款、外币贷款及票据贴现则不降反升。股票市场的睡眠账户越来越多,公募基金甚至被划入夕阳产业,而为这些产业服务的银行托管代理交易业务收入自然也就增长乏力。直接融资方式发展滞后,银行即使想扩大中间业务收入,也是巧妇难为无米炊。再加上银行长期习惯于吃利差,中间业务非息收入很难实现快速增长。
# o9 J1 Q5 t( a8 k- ^8 |
: R4 S i6 g/ J% i2 R! x3 V( Y% H4 M 显然,如果要摆脱上述两方面的困境,唯有改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