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q) A. h+ q- s- J$ Z 名词解释:什么是分离焦虑? % K+ \$ K7 _6 T4 Q5 F' j 当小朋友跟父母或照顾他的人分开,或离开他的家(他熟悉的地方),他会感到苦恼,忧伤,这便是分离焦虑。这是一个必经的成长历程。他们通常会用哭叫,会用吵闹来表达他们的不安情绪。当他们渐渐懂得离开他的父母会回来时,这种焦虑便会消失。' W5 y" E) J3 m! S8 R
+ c; Y. |8 J: x i4 e+ N! U* O ) w+ N' \% Y' v“分离焦虑”的表现,不是仅仅只有孩子有:- j% n# C! ^) C2 g: t$ k, s8 {
小孩:在最初的一个阶段里,孩子经常会哭闹不止,不肯上幼儿园,到幼儿园的时候会拉着妈妈的衣角不肯放手,即使离开,孩子也会哭闹不肯吃饭,甚至出现发烧等状况;# L3 {' k! U3 r2 S
家长:有的妈妈一天好几次给老师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有的甚至偷偷跑到幼儿园亲眼要看看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哭,吃饭好不好,睡觉香不香;有的家长则对老师不信任,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有需要不敢说,怕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没人关心等等。0 i1 V# P* @$ ?9 Z( ?9 l
# e3 m4 H- X1 R: s) Q( Z% u1 W& T1 |2 R3 _ ?: Q+ X3 O! t5 {2 c0 @1 a( I! a 如何化解孩子入园的“分离焦虑”: " E. \! y4 z+ e$ R, a! k - s( G$ c8 Z/ Y. R" [ 战略一:早上送孩子入园的时候,家长要控制好情绪,鼓励孩子对走进幼儿园充满希望。比如轻松地拍拍孩子的小肩膀,大声说:“瞧,小朋友们都在等你和他们一起玩呢!”“妈妈相信你,你最了不起,晚上给妈妈好好讲讲今天学到的大本事,好不好!”" y8 _! N o' |; {# `! {
1 ~7 n6 D' d3 H" s5 Q3 j' V2 |# E, M" n d 战略二:可以在最初的时候早一些接孩子回家,以后再慢慢推迟到正常时间,这样可以在开始时不至于让宝宝一下子受不了,家长一点一点习惯,孩子也一点一点习惯,习惯了也就适应了。 - Y/ {. M; Z/ U5 U/ x5 p3 s3 s( @6 e! H
% X7 Y7 N' Y) c. c. }/ P战略三:接孩子的时候可以不要急着回家,带着孩子玩玩活动区里的大玩具,家长还可借此机会多接触别的家长,互相交流,学习一些经验。而且这个时候,孩子们看到各自的爸爸妈妈们在一起聊天,他们之间也会很自然地走到一起,用不了几天,孩子们就会成为要好的朋友。当幼儿园里有了自己喜欢见到和一起玩的好朋友,那么你的孩子就会开始喜欢幼儿园了。& g7 [' `4 T* y1 t5 v% J* K& z
" T& k3 Q3 W# i9 u* L$ x; c
0 B4 t! O& [. T% d! p5 P" x战略四:回到家,鼓励孩子讲述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比如老师讲了什么有趣的故事,一起做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学会了几首儿歌等等,孩子在回忆讲述的过程中会重新体会其中乐趣,从而进一步加深他对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的喜欢。 9 s* w- t m- Z' N0 V* e( R% E. q
9 L1 }0 s! g2 I4 {1 d' o, K7 E 战略五:一定要与老师多沟通,多联系。家长需要多了解幼儿园的各方面情况,了解班级情况,了解孩子的在园表现,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亲子沟通的内容和方式,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和老师商量解决办法,共同协力帮助孩子尽快度过适应期。 : n7 I7 W _) H1 A' ~. Z- o: L9 a o: h7 ?4 r5 Y 至于分离焦虑会持续多久,因人而异,有些孩子可能短些,一周就好,有些则可能时间长些,甚至长达两个多月,但如果家长能够积极配合老师,首先从自身做出改变,那么焦虑很快就会过去。 6 `/ T+ m9 u% N D% y, V0 T/ J7 w1 P( G0 c8 j
8 V1 J; n7 I J8 @# f' l9 u- M P$ c 0 f4 q5 | W% Q0 _: ~- @ W, O * A6 R, i" D' n在经历了一定时间的磨合期以后,也许宝宝们已经不再惧怕幼儿园,但毕竟幼儿园是一个大的生活环境,和家里自然是不能比的。而宝宝入园后,大部分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语言交流以及身体健康这三方面。) L# t" B+ V% M/ M, F W
* n9 R* F) J3 q1 d! _% m: w$ [2 M) V7 U4 G/ E4 k* e 常见问题一、内心焦虑 哭闹不肯吃饭 ) E$ G* T# i; a$ M5 E% I4 ^' r+ b 如何对策? ; i- W( G" t! _$ p5 P9 d0 H# Y 这是宝宝入园出现最多的问题,由于突然离开父母,独自一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还要和一群不认识的人一起生活、学习,宝宝会感到内心焦虑,哭闹也算是正常的。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88%的孩子经历了“入园不适应症”,主要表现为入园时哭闹、经常生病和胃口变差,不少孩子的入园不适症会持续一个月以上。对此,儿童培养专家表示,孩子比**更需要安全感,孩子的安全感主要来自于父母。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失去部分关注容易造成孩子焦虑,而哭闹、不肯吃饭等都是孩子内心焦虑情绪的体现。所以,父母要为宝宝提供更多的安全感,努力开导和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努力适应新环境生活。+ K! K. s! l& K6 o
/ x4 F" c7 u$ W
7 v1 L c. Y3 P8 t9 B' ` 常见问题二、语言学习能力不足 9 {- `! C" t% h7 _/ h6 ?# n' w 如何对策? 5 j- P6 `* e- L0 ]+ N& Y 全新的集体生活对大人来说都需要一个适应期,孩子就更不用说了。全新的小集体生活对孩子的语言、学习和社交能力也是一大挑战。有些孩子虽然年龄达到入园标准,可语言、学习、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却不足以应付新的生活,为此,很多家长表示很担忧。专家对此表示:家长们不用过于担心,孩子智力和能力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就是一种重要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父母不妨平时多让孩子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同时,家长还可以在饮食上下功夫,给孩子适当吃些鱼类、核桃等坚果类食物和奶制品,帮助宝宝智力发育。 4 R% }6 U* K' H / g9 S9 b/ i3 ]- h& {" a" y: v7 y* ?' O; f7 ~7 \ 常见问题三、生病几率上升) S" x Z& S$ M W+ k- A4 D# P# A 如何对策? 7 }1 }5 O/ q2 o T* p 宝宝入园前,在父母的视线范围内,可谓是“捧在手心中怕摔,含在口中怕化”,出点小差错都心疼得要命。如今宝宝入园后接触各种病毒、细菌的机会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但宝宝的免疫系统直到6岁左右才能基本发育完全,如此一来,宝宝生病的概率也高了,父母的眉头又开始皱起来了。所以家长需要配合幼儿园的每天晨检工作,一旦发现孩子发烧等身体不适症状应该主动在家休息以便交叉感染,平时应该对宝宝多加以锻炼,心情好坏也会影响身体情况。 * i4 C: A: U# a' v: Z J; T+ D7 g& \/ N
) k& n+ _ ?& ^/ S! k体能体格发育很重要:对于这些问题,保证规律的作息时间、多带宝宝出去晒太阳、进行户外运动、增加肺活量和血液循环都是增强宝宝自身抵抗力的好办法。此外,要注重孩子营养均衡,对提高孩子抵抗力也很重要。另外,可以考虑每天给孩子饮用适合宝宝年龄段的配方奶,可以弥补由于膳食安排不当、食物选择不合理造成的营养素供应不足,避免营养素缺乏对宝宝智力和体格发育的不利影响,如钙、铁、锌、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的缺乏。) ?7 P& q1 o1 h* j. j% L5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