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5 | 浏览: 5465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1-5-21 
帖子
43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05:21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搬家大蚂蚁 于 2015-2-2 05:24 编辑
$ K# Y* f; b9 X  v4 F% |) j( Z( Z& e/ c  @$ o
这个帖子,是我追了一年多的,对其中很多观点十分认同,当然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认同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式,所以转来与大家分享(由于追了一年多帖子,与原帖作者混了个半生不熟,呵呵,所以转来是得到允许的不存在版权问题哈)
. X2 L: ~8 z1 J, O+ @: S6 ?' g. U# S# M% @/ N. c! }" _
ps:我对这个版的规矩不是很清楚,如果管理员觉得不合适,那请及时通知,我马上停止转帖 :)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1-5-21 
帖子
43 
我仔细考虑了一下,决定还是应该在帖子开头,做几点说明:
) s0 q2 T* d. D# o% e
) b6 r4 N3 W( h2 c. D1、这个帖子主要是讲小学之后孩子发展的,不是讲幼儿的养育。所以,如果您的孩子还小(五岁以下),最好不要看这个帖子里面的内容。7 {3 n( W+ u0 c: p! |* W/ s
好好珍惜、享受你的小宝宝给爸爸妈妈带来的快乐,勿想太多,以免枉自烦恼;" @7 L! u, |1 k- E. R! D" j* M  F
孩子的发展很快。昨天“正确的”东西,可能睡一宿觉,孩子的发展经过了一次飞跃性,今天早晨就“不正确”了。, f7 J  N. A$ c5 J8 r6 _9 [/ F
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 Q+ j9 _+ D, B1 q% G
每个爸爸妈妈都需要努力,跟上孩子的发展。
  L8 [9 z3 M( E" h 不过,据我的感受,五岁以下,还没有这样的转折发生。" k( w0 l/ t3 u( e: ~4 m
6 y- P3 ?" T0 F3 K3 X* a' r4 z
肯定有相当多的爸爸妈妈理解“如果你手里只有一把锤子,那么所有问题就都是钉子”这句里边儿的意思。
% A2 l! r* k6 J* S 欢迎这样的爸爸妈妈,进来,就具体的问题展开讨论。您的孩子现在几岁,就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了。获得孩子完整的成长图景,当然是重要的事情。; q5 `/ z7 T1 b" d
2 h7 n5 ]: o& P+ s
2、幼年的孩子,需要感知这个世界,充分发展运动和感知的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可这个帖子是前瞻大孩子的,对象不一样,故不再反复强调这一点。( v: E! D& c6 X" o
当然,不强调不等于不重要,更不等于不正确。
  S. b4 x: d9 V) [8 e. v+ n6 \
: Z+ v/ Y) ]& `  e& y3、如果哪位爸爸妈妈的宝宝正好五岁,这帖子正合适。
* ]; g+ L4 W. l: N0 R) j3 |/ o 有两种情况,各自可以斟酌:1 o, `4 i  l: `& B7 b6 {
第一,如果你觉得我讲得太好了,太对了,也认同“智力建构”这个观念,那么,请你一定做一件事:留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 ?; k9 S0 G- U! P
第二,如果你觉得我讲的有“如鲠在喉”的感觉:具体地说,哪里都不错,可就是觉得不舒服。那么,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会深吸口气,放松。然后,仔细理解帖子里说的东西。& T8 z& N, n3 ~; E7 p. Y
这贴里面说的内容,可能就是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原来向东,现在要在极小的转弯半径中掉头往西;原来向南,现在要在极小的转弯半径中掉头向北,这种巨大的变化,肯定会在情感上产生巨大的冲击。5 C1 ^/ _3 `6 V8 R
这个转弯非常重要。
$ u( ?: n' Y+ v- i% G 从5.5-7.5这两年,是人生最重要的两年。应对正确,会给孩子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应对错误,会造成不可逆的结果。“不可逆”的意思是:等爸爸妈妈在孩子七岁半以后搞明白怎么回事了,可发展期已经过去,想补救,哪里会那么容易的....1 z, F4 i. [/ t/ R0 @
如果这两年里没有转弯成功,小学以致初中高中整个学校教育阶段,孩子可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我要说的在小学阶段的思维发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8 `8 R& G: v  Y; r
我现在也认可这种说法:在5.5-7.5这两年里,如果应对不正确,一个人的一生,基本上就和真正的创造力说bye-bye了。
0 f8 A" }! ~+ Q* K2 d, ^& V3 g& L4 D4 R! q) }+ n3 S* l
这两年确实非常重要。4 ^- z$ ]. K  r' C

8 d! G- `0 @  N, K& ~$ o5 ~" ]# w& l! n  H* {
8 z3 b# i7 |& N( V( M5 ?* Y" H

7 H* C& F# C: f4 K& U$ d
. k2 h7 b+ q3 n6 b9 m5 \/ ~4 D再有两个月...不到了,今天都七月三号了...又该有很多宝宝背着小书包,高高兴兴跨进小学的校门了。
" l& o  w4 F: M5 j 三年之前,就在这个时候,我希望知道一些事情...我知道我想知道什么,是有关小学,有关学校的事情....可是说不太清楚...这个“说不太清楚”,一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m: o0 z$ v2 r$ r) `* ]" u# L( `

; ?/ \; W4 O# s8 o% W4 b0 g 勉强来说,我想知道什么呢?
/ O) y% k7 I9 v0 g. Q  c- M9 P 我想知道,孩子在整个小学的成长路线图...各个方面的,智力的成长路线图、思维的成长路线图、非智力因素的发生路线图,还有,就是小学教学内容的本质....小学教学的目的,本质上的目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各方面成长的里程碑.....孩子生活、学习,需要抓的重点是什么.....6 y, \4 L. [: ]0 e8 q2 @

+ h4 A# q1 ?5 V. k) X& ]2 M7 ^& i总之,总结起来,第一我想知道:孩子在学校学习阶段,尤其是当时最紧迫的小学阶段,孩子们的“发展地图”。
# o0 m) m' N6 U0 b) l  { 第二我想知道,孩子们学习的内容的本质是什么,学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为啥学。
8 u. w8 L& D/ G6 q! w 有了“地图”,才能有方向感,做起事情,有条不紊;既不会纠缠于细枝末节,以致漏掉重要的事情;也不会在不合适的时点,去做不合适的事情,以致手忙脚乱,既无头绪,也无结果....5 H1 x- ?8 U0 N8 x
有了目的,我们才知道自己走没走,走到了哪里。
1 `9 \$ O" S( `3 y4 \* O 我觉得,全世界六十几亿人,人人都要上小学....姑且如此说哈.....这么重大的事情中的重大课题,一定已经有好多好多文章,说得透彻掉底儿了。
, e# j3 `: o+ X3 G# b 于是,我去找。! C8 p5 N: ^; j4 P8 y) c
找不到。真的。
7 K) ^3 Y0 L. g$ L1 R/ V 失望。( h4 g5 i# V0 m, }$ N2 j

9 j: c1 V, [" `* E* }0 S; M 失望之余,我发了狠:等有一天,我来写!. ^. t* B5 u5 X& i: B
有什么了不起。! a, m" M  h2 I4 l
切!
1 o! _9 j/ e& m3 K) S- z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1-5-21 
帖子
43 
小学生
钓鱼的鱼饵$ r' I8 w+ t7 T
& ^. K$ |1 n* x% X, ]$ \6 B# I

7 L) [/ G% @: V( K5 v# n! W% ]6 i: C; T3 @! z/ G9 [5 H1 B* G; g
这个话题,应该是“幼儿教育”这个主题下边儿,最后一个话题了。  d& G, e. S: k- r$ \0 `$ Q* \
9 H7 z) g2 x* ^
真的动键盘写起来,还真不好写。; |: U% F2 t$ D7 ?' R) k
不怪我以前找不到。( |& v# ^# [1 G+ C
千头万绪,从何说起呢?1 I  S3 H; |, f  R1 D
既然千头万绪,那就随便从哪个地方说起。然后呢,顺着线索,慢慢儿捋。  v7 T" ]# d5 w8 p! f
/ Q! I/ P* ~6 r8 N
咱们都知道有钓鱼这么回事。6 N' I# \+ J% w
真正的钓鱼粉丝,是不屑于去人工养殖的池塘里钓的。那些鱼,给人喂惯了,见饵就咬。没挑战,没意思。+ a5 K" T1 q3 t$ E* {$ V3 A
钓鱼迷们痴迷的是钓野鱼,就是到天然的河渠里去钓野生的鱼。3 [! F! q. @0 C3 |, v: M: N
再升级,河里的野鱼钓起来也没意思了的话,他们就去掉海鱼。到大海....远洋去钓鱼,钓大鱼,凶猛的大鱼。金**鱼。3 K: F4 n: F- c; E( j
金**鱼,最大个儿的哈,能长到800公斤....也就是说,将近一吨的体重....一般的,也有个几十公斤。
: L" L4 `3 O& l" i, e) | 几十公斤,搞不好,弄个半吨重的鱼钓上来,那成就感该有多高啊。
) a: v5 J/ W, l 金**鱼这种鱼很有意思,它必须不停地游动。不能睡觉....不动啊,不行。要是金**鱼睡着了,它就把自己憋死了。什么原因呢?金**鱼这个物种,是一个比较低级的物种。鱼在水里,呼吸,得用鳃。这个我们都知道。金**鱼的鳃还没有进化得很好,不能够主动地吸水进来。它只有游起来,水才能流过鳃隙,把水里含的氧吸收到身体里。
6 f* W1 _& x2 h3 U' X 为了让一点点水流过鳃隙,几百公斤的沉重身体都要一刻不停地一块儿动,带动些许水流过鳃。
0 n$ O" y6 i2 I: z( O% H 这设计可真够笨的。
& X" B  b* f/ M: E* I2 ~" z
+ S" i7 x: i1 u5 X& |, S2 \ 那么大个东西,一刻不停地要动。笨想也能知道,那得消耗多少能量啊。$ n4 u% p  K3 o& K0 [' M! g
消耗多,吃得就多。. \: |: z9 c6 Q! [: d$ ^) `
吃得多,就不摘食。见到饵也就吞,好钓......相对来说。8 v$ D7 `  Y& ?# s0 U

8 E: x5 Q7 s% `: y7 b 拿什么饵来钓金**鱼呢?乌贼啊、马面鱼啊...什么的,都可以。不过,最好是活的...半死不活的也行。实际上,钓金**鱼的饵,都已经被折腾得半死不活了。
: b+ q! h  x$ x) p 饵从哪里来?
& a$ ~4 ]* K7 q. B. @% D/ X 钓哇!8 C# N4 y" X4 V6 S6 m
还能从哪儿来。7 G6 K8 p% t) Y( M* ]
所以呢,你看,钓金**鱼的人,都有一排吊杆,上面下着不同的钓饵。有的吊杆下着钓马面鱼的饵,有的吊杆下着马面鱼.....着急了,钓迷们还拿网捞。$ p% }+ F9 z. Y( d0 A- K; ?
捞什么?
$ }( I% `& X3 B9 O/ p  I 当然不是捞金**鱼。$ @8 K, j4 P6 L
捞鱼饵。
: I4 G" W- ~3 T2 {! l9 F
" R* S0 i: q" c( U 我也不会钓鱼。0 f1 K2 t$ F) m* u
大家能想象出这么个意思就行了。
5 F+ G' j/ i7 u, p 这是个隐喻,用来理解孩子们学校学习的知识和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用的。
/ w4 I9 p4 u8 q- p% P( U+ ?& n; O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1-5-21 
帖子
43 
师傅领进门.....6 _4 u& j: T- K; Z$ z
7 }& I  R6 v( A

/ e7 s4 t6 b% _% i3 ^1 t4 }( g8 q) B2 U5 @

7 R& s; Q; U: e: R. t6 \6 g, U& O" q这个出海吧,钓鱼。" E+ Z2 M- ]6 v3 n7 ^8 f, Q/ w
钓金**鱼,出去钓,咱们都能理解:捞一个半吨重的大家伙,值得。/ L8 \$ ~4 {, s& u: ~$ N. i- I
可是呢,咱不能说,人家出海,不能只是为了钓马面鱼。
- c* _6 w6 N9 G: T1 `4 P1 }8 a 马面鱼也是鱼,也能吃,不是?
4 }6 [* R$ j3 R1 M# H 反正,甭管钓马面鱼,还是钓金**鱼,都叫“钓鱼”。4 q3 ]; C4 i  \( X9 d
咱不能犯低级的错误:钓金**鱼叫“钓鱼”,钓马面鱼就不叫“钓鱼”了。
6 T) D2 V9 Z" S3 w
8 q" w" B5 n% F 孩子呢,学校去学习。: J  C0 l- \( F5 ?3 ^- S9 y( I" r0 A/ u
孩子学什么呢?本质上,孩子会“学”两种东西。一种叫“马面鱼”,一种叫“金**鱼”。前者是后者的饵。$ g5 o" T4 P% I0 b# a1 \
如果孩子不“学”前者,就没有后者。光秃秃地扔个鱼钩到海里,金**鱼再贪吃,也不会去咬;0 x7 ^% f0 r5 F* H5 T: r
如果只钓马面鱼.....高高兴兴地钓哇钓,钓了满满一船马面鱼饵....从不下饵去钓金**鱼....这当然也可能。  t- D1 [7 W  k! E0 {
这样做,也合理。5 t9 k. c  `, a, o1 ^
马面鱼也好吃。
  o# S0 S1 L! ~3 _4 s# _
6 ?/ _5 B" q4 ]+ l5 B% q 有一句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5 C. V5 g9 c# d, Q, L+ h
师傅呢?他只能帮孩子钓到马面鱼....就是鱼饵,这才是师傅的职责所在;钓金**鱼,得靠孩子自己。
! h+ |  C, c  l5 M7 i" O4 u 师傅一般不会妨碍孩子钓金**鱼。但是,把钓金**鱼的责任,硬加到师傅头上,是不合理的....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
& F8 a9 D- @2 h6 \& F( B7 o 为什么“不可能”,等捋到后边的时候,再说原因。
" v. @2 w; _% G3 M, H! P. T' `' k3 f( ?: e1 D
对于天真烂漫,6岁的小孩子,他自己是没什么“钓鱼”的观念的。在小学三年级之前,钓金**鱼....如果爸爸妈妈希望孩子钓的话....职责在爸爸妈妈这里。' V1 H  {% \: |2 t( o
在小学三年级以后,有智慧的爸爸妈妈才可以考虑把“钓金**鱼”的责任,交到孩子手里。
" Y% j( y; Q7 y) c9 g  H9 X. x' y  P 不过,这是后话。
+ x% E* O" h1 L* t& |% d* n% y/ l) N
师傅的职责就是把钓金**鱼的饵给孩子钓到。
( k' c  X9 R, O" c2 V  [ 不能指望“师傅”干别的了。  q/ R' g: q" I# ?$ ~
指望“师傅”帮着孩子把金**鱼钓上来,既不合理,也不可能....因为,金**鱼只能孩子自己钓。4 Y$ U1 G  U/ D6 F+ j5 O

3 O! |6 ~/ D5 J0 F 宝宝马上要上学了。爸爸妈妈有无限憧憬,美好希望。可是,如果要孩子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结果,家长最先要做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理预期,对学校的心理预期。准确地说,是调整正确自己的心理预期,对于学校,对于老师能教给自己的孩子什么的心理预期。
1 y" V* f% U# i! B% g 常常见到家长抱怨学校,抱怨老师...甚至,尤其是蒙氏妈妈,积极地努力,试图去说服和教育小学的老师,应该怎么怎么样....蒙氏本质上,是讲怎么用海竿钓金**鱼的;不是教人怎么用小水杆钓马面鱼的。
" w0 M% z: w5 d7 E) t/ J* D+ e 老师的目标是钓马面鱼....这个鱼可以当钓金**鱼的鱼饵....可是,不管怎么说,老师都不管孩子怎么钓金**鱼。. V& t  S% k" ?% [
* C" b3 ~3 |( G9 L9 J
一定不能搞错了。 4 n3 B8 P. ], o( m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1-5-21 
帖子
43 
小学生
老师能教给孩子什么...为什么(一)$ b2 W2 s+ E* Y/ l# n

% R# _: h8 d* r8 |- t2 V
! M7 E; X" Z. m, u6 I! Y) E% L7 J这个很简单。
+ \4 Y) M6 x$ w 我们去看,那些小学四五年级的孩子...看典型一点的吧,假设农村孩子。; ]' R3 v# l: |4 i
$ b. b& C* {+ q  Z* j$ s  ?
每个孩子都学会了识字。识了很多字;: n. J& D! C( [9 @
每个孩子都学会了看书,自己能看书;
+ Y8 D, I' h  P( v) K 每个孩子都会计算,会算加减乘除。
3 E; {+ x8 f7 Z3 r) s4 U' t 为什么农村孩子呢?农村的孩子,我们假设家长不参与教育孩子。孩子学会的,全靠他在学校的学习。
, i7 K' ~4 S; G# R) h% {  X( K3 k 我们也可以往前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那时候,社会治安好,孩子们不都是自己挂着把钥匙,放了学,自己回家开门写作业?哪个家长也不辅导孩子学习,也没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
1 s+ E! o' F1 E- t) o; V: t 就在这些状态下,可以看出学校教育可以教给孩子什么东西。
9 |+ t9 r, k% Q2 R5 f/ F! g* d3 T1 w  e/ s+ m
那位妈妈可能说,这算什么....我孩子还没上学,就全会了....呵呵,说话得凭良心:如果那位妈妈不在学前花大把时间和精力,教孩子,孩子怎么能会呢?这还是一对一地教。想想看,一个老师,面对一个40个孩子的班级,在三年时间里,把每个孩子都教会这些,这还不值得尊重么?4 R' t  U# ?: f7 m) C1 t. n- t
对于学前已经认识3000汉字,100以内加减法熟练,英语熟练的孩子....不一定就好。
  K8 H& B: ?  |& M7 d( T% k 本质上,学会这些知识,不过是已经钓到了很多马面鱼而已....马面鱼是用来作鱼饵的....鱼饵这个东西呢,足够就好,多了没用。) a; h  |+ p# i  ]( C9 N3 {
当然,如果那位妈妈的目的就是钓马面鱼,另当别论。 ! u9 }, c- x8 x, P6 }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1-5-21 
帖子
43 
本帖最后由 搬家大蚂蚁 于 2015-2-2 05:40 编辑
' f; x$ R5 Z% |4 n0 x- m# P( M8 e% B& Q7 p% e* E1 ]' E
大转折——3年级:马鞍效应、4下:分水岭
0 c1 q4 L1 s+ W+ z" Y  V3 v, \5 O3 G9 j: ]

- t. T2 D3 Z6 L4 |8 g) x5 V
( o& {- }& E7 u  L回头呢,再继续钓鱼....好在,钓鱼我想得比较清楚,晚些时候写,也还记得...
; m6 L/ \( b+ F. w: g. U  ?- [
1 m7 B1 }0 C* H+ O“3年级的马鞍效应、4下的分水岭”。
+ M% k( s7 j2 {9 Q7 n3 w 噫!于我心有戚戚焉!
! X( P5 d2 Y7 n  d( ^9 H 这话儿是种说法儿,俗话儿。就像“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一样的俗话儿。- Y( q' v& b% n) P
老人们,都这么说。
) @2 W- G8 U% o2 u( s 这种俗话儿,我特别特别特别特别重视。这是经验的总结。当我们想到,这些话儿是千百年来,千百万人,他们的经验,凝结而成的....我们不能不对这些话儿生出些敬重。! W1 M; E. t/ O

( F: L" V, `* P& G5 U9 @; R/ d 三年级是关键,这个我老早就知道。一路来,我关心的是:孩子在七岁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个重要法儿?: f2 R7 f+ [4 s4 p& i# T
大申今天考试,三年级的期末考试。
; H. P' D1 {* v' g; b# f/ r 大申的三年级刚刚过去....我经历了大申整个的三年级的变化。1 S# |) Q0 A, [2 f* ]* i  X; ?6 A
我想,我最好用实例来说说,大申在过去的这一点,具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再加上我的分析。
6 G& s  i1 c: \2 i2 l2 f7 T 我对自己说:“趁着新鲜劲儿...得赶快,记下来。" b6 B6 m, v" D: K# E2 ]8 S
过了这个村儿,可就没这个店儿了。”/ w( p3 Z* D8 a0 T; o8 u, E

8 M/ l' N6 q' t7 ^6 _, c. {9 D) a0 D, {嗯,现在,把时针拨回到去年的四月份....明显的不同,是从那个时候萌芽的...
. y8 \2 @7 W: b% l# l: _! j7 p( a  e就从去年四月份说起。6 b7 y) W1 O1 V9 ^

# Z, N6 o/ }/ s. I 是时,大申上二年级的下学期,还有4个月,进入小学三年级。
! \  X3 e3 r6 O" t) b 是时,大申差两个月,8岁整。
3 ^4 Z, k1 ?: l1 V: d6 E' n; T

Rank: 6Rank: 6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65 
小学生
赞一个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1-5-21 
帖子
43 
第一次:“活”的观点和意图
* E: Z( W, }# U' Y5 |0 K7 M
0 p" T) s7 t/ x5 t4 p: {/ \, X3 ?; B8 I! T/ h& h8 p1 P
把时钟往回拨…..
2 z6 ~) A9 ?) K  `& h9 h
. I; a+ m% Z) f& P' G$ ~2012年4月29日。
2 ^8 B7 [! M, X, Y) d: l 这一天,是星期日。
+ N! D2 v2 D2 z9 x( x+ k* t 按照我和大申两年来的日程,每星期日的上午,是听交响音乐会的时间,雷打不动。
1 b4 s1 ]7 v0 }) p* H6 Q% t
. W9 U7 @; z& e8 U10点30分。3 z  y* Q& [. u& e
我和大申已经舒适地坐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前排座位上,等待音乐会开始。
, ?( S' U1 E4 k2 T* | 这一天,离开家去大剧院的时候,大申没有任何不寻常的表现:还是和平时一样,既不表现出乐意听音乐会;也不表现出厌恶音乐会。反正已经形成了习惯,到了这个时候,就走出家门,去大剧院就是了。: e/ M  ]) M$ F3 g% Y
我当时没有任何异样的感受。5 W% S$ y# z) _# L, E3 Z

0 L% N! A5 a3 g7 V  d 殊不知,一件不同凡响的事情,正在悄然地酝酿着。& V) g: w3 B, X6 p: V
3 m& n% g& J1 e2 a- w/ V+ G
音乐会结束了,大申和我往地铁入口走。$ j7 E7 J7 ?1 @5 F2 S
就在快走到刷卡口的时候,走在前面的大申忽然回过身来,坚定地对我说:“从下个星期开始,我再也不听音乐会了!”
3 a+ W. L! ?- E% n3 M7 I  Y我随口敷衍道:“好好,不听就不听。”
5 Q# N# n8 m% t( x类似的事情,发生不是一次两次了。大申宣称不听了,待到下次音乐会开始之前,就早忘了自己的宣称,到了九点半,又高高兴兴地和我出发了。确实有两次特殊,这宣称恰发生在周日的九点半之前,于是,我怎么商量,大申也不肯跟我走。我只好把大申留在家里和小姑娘作伴儿,自个去大剧院。3 f4 r) y0 Q# l( P4 z# L2 i

$ i5 r1 o8 o: Q% x 那些次,性质和这次是不同的。这是后来我才意识到,识别出来的。
: l: M# H% r2 H& t6 a2 | 原因很简单:那些次,大申的“不去听音乐会”,是偶发的。不去一次,也没什么。到了下一周周日的9点30分,大申早忘了自己“不去的宣称”,又高高兴兴地出发了。
) c8 F5 y3 X$ M2 \. Y9 I
. [8 I) B  W2 L8 b3 P/ ` 这回不同:自从4月30日那次宣称,一直到五月底,大申一次国家大剧院都没去:坚定地不去!8 I9 T. @4 z- y4 Q0 H
2012年4月30日,这有可能是大申最后一次去听交响音乐会了。# n5 }8 i) A' j4 r3 S- m6 m

1 g7 Z! q% r0 w 到去年的7月18日,大申就听了整整两年的交响音乐会了。2 d& b" O/ b8 Y7 E; f% {+ O
9 Q4 d5 ~- V3 K. @- P/ U
按说,大申早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情境兴趣。
8 T& _: o- w0 B1 k8 v4 I6 { 怎么说变就变了呢?
+ I- K. u2 W: N- {9 }) C) H; v 况且,交响音乐会,对大申而言,十分重要,能听,还是要跟着我,周周去听的。; t! ]. n( W0 D- R2 Q# j
: r3 ]! b7 |5 B2 {1 {. a
到了五月六号的上午9:00钟,我开始亲自忽悠大申…听音乐会多好啊…多有品味…你看,你这么聪明,班级别的同学都比不上你,就是听音乐会的听的…别的同学都不听音乐会,对吧?…. @' O/ K9 I7 [) V$ a0 A
不管我怎么忽悠,大申就是赖在沙发上;大申就是不动弹。3 Z* G/ E0 A8 X8 `# j0 p) z" j
眼看到了九点半了,我只好动粗:“你自己要买的票!你不去,不是浪费了?快走!”. I) h# N& C2 b$ f
我拉起大申。
' U- C" V% X2 Z* }3 A 大申呜呜地哭了。拿脏手背抹眼睛,弄得脸上一条条的泥汤。4 F1 Z! P5 c; |4 w( \2 S6 D
以前,大申不乐意去,是犯懒,不乐意出门。用这个法子,就可以让大申走出楼门。
6 m  b) f, c) I0 ^8 m  ?( V 只要走出楼门,过两分钟,大申就变得高高兴兴了。
) V0 P, S  C2 L, S 可是,这次,没有成功。
( g! \8 }; `+ S$ P. b 大申赖在地上,一边抹眼泪,一边倔强地瞪着我:“就不去!”8 G  N. y( d# f3 x
我没法子,只好放弃。自己一个人去听音乐会。6 o. L: w! q' C5 W" ]$ |5 a& @3 `5 ~
我总结,觉得还是大申犯懒,不乐意出门。+ f8 U/ O* ]/ J% N& F7 y$ n

7 G& j1 S, e* H* W& Y) {* t9 y' F5月13号,又一个星期日。5 M2 [: O( _, J7 y$ A3 C+ S
早上早早地,我就提议,和大申出门骑自行车玩。
! P9 m1 `0 I7 p% `  i0 D( _ 不是不乐意出门么…那就早早出门,玩high了,顺势出发。问题就解决了。
) Y$ p7 K+ z: g9:20,我提议,该回家了。( z0 n- X( M  A* f
等把自行车放好,我兴冲冲地提议:“走!听音乐会去!”
: ?( m6 c- ]1 P0 T6 B大申眼里的光彩立刻收起来。坚决地表示:“不去”。要和老妈在家里复习,因为要考试了。
$ I; O: s" @( ?2 R1 `' N( R# O# V6 t% j( [. M
我立刻觉察到,大申这次,确实和以前不一样了。我倒没再劝,自己拿了票,去听音乐会。& g/ L5 x5 e& T; @5 z
7 @5 d! E* N) K/ H9 y# f
需要搞清楚大申是怎么想的。  k* O% r4 b- O$ F3 F& E# K
9 N& ~' M- O" l* }; `6 M; I
这项任务,自然落在了申妈的头上。
) T" A) Y6 D9 p 晚上,申妈领了令,娘两个出门“散步”。等散步回来,大申高高兴兴地奔书桌,去复习。申妈神神秘秘地溜到我的书房,小心地关好门:“打听清楚啦。大申说,他觉得听音乐会没用。因为,每次音乐会,大申说他都没在听,就是坐在座位上睡觉。很多时候,真的都睡着了。大申说他听音乐会,学不到东西。还不如不去听,省出时间在家里复习更有用。”  l' @5 d7 a. X

: b6 h/ U! N9 c( {2 I原来如此!
- c+ z1 ^7 o$ X0 F  {- j9 f$ m; U0 ?8 Y+ f; `
大申有了自己的想法;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出了自己的判断;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了自己的决定;根据自己的决定,坚决地执行。2 P8 w5 q* T+ U
这个串串的结果就是:坚决地不去听音乐会了。
6 ?0 W  u. l8 }% i" h- T7 A9 w  z' E" l6 q7 t+ N
下一个周末,20号,我只是象征性地问问大申,时间到了,该出发去听音乐会了。你去不去?, K/ z+ h% h& f6 }
大申说“不去”。
/ v: q7 ]- K( {5 ^' f" N. ~! R 我就一个人去了。一点都没勉强大申。
! g" I8 G) Q! R! u) s
* K/ r7 ]+ F' ~; j; w! |1 _$ T! S 大申已经有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了。
) e3 ?+ W  ]7 F* R 并且,这些观点和意图,是“活”的。
. Z8 y! i) N+ k9 ?$ H. }; S, q2 `. q( ^! z
之所以说它是“活”的,是因为大申现在的观点在表达形式上,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就是一些陈述的句子,但是,在以前,陈述就是陈述,陈述完,就完了。大申还无法根据陈述的意义,来做决定,影响自己的行为。这个例子第一次让我观察到,大申现在不一样了!大申根据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意图,并且,按照明确的意图,有意识地做决定:要做哪些事情,拒绝做什么事情。
9 c8 u7 w( k, w
2 R1 q# Y5 P1 |2 _& s2 v4 L; }0 T6 G7 Z) U; o$ R# x5 Z
音乐会自然是要继续听的。如果,我能够系统地阐述、证明一个观念,让大申接受这个观念…当然是要让大申自觉自愿地接受这个观念…按照这个观念,他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应该继续听交响音乐会。
0 h/ A2 F+ \/ F" v5 n  M 要是:大申也确实重新开始去听音乐会了,更甚者,大申能积极主动地张罗着去听音乐会。这就能够充分地证明:大申的智力发育到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4 t: x; Q$ H; }6 ^
如果智力发展到位了,那就意味着: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了。
, o# u: Q5 Q. o! ~5 W, |- }' t& O! ]7 S 理论上,以前还要考虑“年龄还小,是不是合适”的问题,现在,可以撇开这种顾虑了。 $ W- A* ?' `, Y! X$ m2 X* H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1-5-21 
帖子
43 
小学生
大申迷上了看电影
9 \! ]- Y2 V! n4 V4 K. m  S
# a6 d9 {+ |0 Q* |1 a! b% _2012年6月3日* ^8 S5 J( d, t6 Q
下午,我和大申又出去骑车远征探险。
+ y8 X1 k* K. Z8 C/ d: ] 这次,走得比上次远多了。
4 ?" a2 D7 J: v2 i' w  {
6 T' C) n; x5 I- O- o7 l0 s' A 上午的时候,我一个人去听音乐会,一点点都没有游说大申去的意图。! x$ Y3 G( L- H8 h' r
大申留在家里,和老妈一块儿“复习”。
0 w1 b1 M: l* l$ w4 E) c/ d! S) {1 c% L4 T. u7 y% f
我临走的时候,看了一眼大申,想叮嘱点什么…可是又一想:说了也没用,随他去吧!7 Z% M9 Y- [4 S8 j
# U" y; j; |, }) N& D0 K
想叮嘱什么呢?& G) D( x2 o2 v$ B  d+ n; b( f$ D
还得从上个周五说起。
" b* s' T! [+ {* E! | 大申不是有个高清机么,我和申妈商量:每个周五,晚上吃完晚饭,全家坐在电视机前,看一部经典电影。; t  {1 X' A0 @  _
这娱乐不错,合家围坐,其乐融融。
1 u  L7 c7 H  O7 G- _ 况且,必须的经典电影,对大申的发展、艺术品味的形成,也好得不得了。
$ U+ @8 b. z' ?9 p; n 申妈愉快地同意了。
: H: D* H. O; g, D; W+ M# I7 ?2 p4 J$ x/ @, w) R5 F) P. g
上周四,我把《虎口脱险》拷到了高清机上,预备第二天晚上全家一块儿看。
, |8 H1 o  v7 i" {' K 结果,人算不如天算。申妈周五晚上被本科同学拉走,去聚会。
# P% {1 O# P0 ?- V/ \8 q 剩了两个男子汉在家“周末团聚”。9 C: C1 K. U' R, u% @
; i! K# \2 b$ W+ t! o# ~
那《虎口脱险》,永恒经典来的…本来是给大申英文版的..看了五分钟,一来法国人配的英文实在不容易听懂;二来当年上译的中文配音在艺术上亦堪称经典,我干脆把配音调成中文配音得了…要娱乐,就娱乐到底。2 {6 g. Q* N! d" D2 }5 l
$ Y( F* z# Q2 X! T
那家伙,对大申的吸引力,没的可比。我出去上厕所,那边厢大申拿了**,忙不迭地快进,跳着往前看:这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大申对情节不是那么在意。一个片子,放在高清机上慢悠悠地放,大申慢悠悠地看,往前快进一会儿,或者倒回去,重新放一遍,都引不起大申的异议,大申都会兴致勃勃地看,就看眼前播放的内容就行。3 u: s; t3 I( R$ M8 J* d
大申对情节并不怎么特别在意。& s2 l: m1 I  c6 V& Y! [! N3 |5 S8 t
8 ]. ]% }6 Q  K& `/ w5 ^
这回,大申跳着快进想知道“后来怎么样了”…这和以前大不同。
" s; }5 W0 D; ^. Y" s7 O2 L( m( y0 F6 A  P& ?
还有呢!7 S8 S) E# R8 [. g. H/ P- r
大申跳着脚看完了《虎口脱险》,跑到我的书房,问《地心游记2》下载完了没有。我不想让大申继续看电影了,就骗大申说,还没下载完,正在下载。大申不信,非要自己打开迅雷,看《地心游记2》下载到哪里了。这下,我瞒不住了,只好承认,地心游记2下载好了。
& i( t7 f9 `' b% m3 n, O 大申逼着我,把地心游记2拷到了高清播放盘里面去了。" ~# W" X  j: \7 |- q8 D; r
1 b$ a) L0 `  P  s3 c
然后呢?然后,大申心满意足地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儿地回顾《地心游记2》。
3 T8 j' \" |' @# l6 W& X 这也和以前不同。4 b! Y, V- V7 \+ Z
这是第一次,大申要求自己亲眼检查自己要求的片子,下载到哪里了...因为想看。还有,以前,大申对于我拷给大申看的片子,一般不提异议,也不做强制要求:拷什么,看什么。不挑剔。3 m; h  E- E" z2 c/ d+ N
现在,挑剔来了。
* J6 s, H+ O6 V# Z8 M3 O
9 l$ X, p% C0 h  e# B. a" V 周日早上呢,大申不到五点半就爬起来了。自己坐在沙发上,放起《虎口脱险》,从头开始看:再细细品味一遍。+ x- O( \" {: V
% t  b; a2 X) ~  R+ I+ P
事实上,到了早上9:30的时候,大申基本上是把两部片子都重看了一遍。6 ?% o, I+ n9 D/ n' A0 M
看那架势,等我走了,大申还会继续再看第三遍…
' I5 A; C7 M& X0 a
8 p2 e6 x! q6 i& C( n% t5 l' V我本想提醒一下大申:小心,不要再看电影了。要不,老妈会没收高清机的。
* n) n9 u( \3 M2 }. G3 r" [  E 还有更严重的事情呢:大申为了快点把学习对付完,好继续看电影;答应好抄的生词,那抄得叫一个潦草。就是上帝来了,也认不出来写的是啥。
5 E9 n% k2 i  A5 S3 R  w$ `: @% s1 ?
这要是给老妈看到,大申不倒霉,就没天理了。0 @* J* i, r% N3 W/ e

' @9 ~2 i$ O- [* O8 c 果不其然。
8 B. F" y# r3 c
. M7 {6 b1 I( k: v 我听完音乐会回到家,发现两个人脸上都是阴云密布。
, _5 W4 A/ B, p+ u8 f4 H 我正在换鞋,老妈开始发难,大声宣布:“从今天开始,大申不准再看高清!纪录片、电影、奥数…什么都不许看!要集中全部精力,语文要百词达标比赛啦。期末考完试,高清机才能还给大申。”
; Z6 B) q# f$ O) ?, c/ M
! @" o" Q+ F" a' J1 }5 w; D& _得,果不出老爸所料!/ u9 }1 ~3 A0 N# D2 w* V

  n, l4 w  \9 G8 H 这下,大申虾米了。 6 S; ]; Y  {0 X( C8 g' r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1-5-21 
帖子
43 
老师能教给孩子什么...为什么(二)
6 B% T7 U8 W) k" E
9 P$ y! u' O, ?# ?
  U3 Y+ ]" }/ `* r1 S2 Z3 O) v  r# W  C1 R# c% o1 Y
昨傍晚,阴云密布。一阵狂风,扫尽一整天的暴热。8 _9 ~1 e" v3 M' y% O' G" Z$ V
阴云只密布一阵儿,扫完热后,就完了。+ z5 c7 _! i& K) ^8 c% J8 ]3 ^0 R
天晴了。1 A8 U& a* a8 ^) j
晚霞满天。+ b' \* ^1 @8 q" W! X# e4 C

/ \6 B- H7 f9 d3 l1 h- } 今早,清凉世界。朝阳如水。
0 H! j# k2 [1 H; w 舒爽。
  B  ^- R% G3 h
! }4 x4 ]5 j& p3 g 钓一会儿鱼哈...这个有意思。% b  m, ~! a' F* _$ W! @
刘震云。+ b1 R0 j$ @* ^5 ?/ F+ C2 Q
每当他回忆起北大的时候,总是提到一句话。北大的老师谆谆教诲他们这些中文系的学生:“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地方。”7 L$ d' ?9 L  ?3 ]9 f" _
刘老提这个事情,至少可以看出三层的东西来:第一,他当年进中文系的时候,就是希望学会“当作家”;第二,他对自己当了作家,很自豪;第三,他没想到。没想到什么呢?没想到北大这地方,还是“中文系”,竟然也不能培养作家。
2 [. v0 h' h4 B- R8 K  \7 \, A7 ^6 G4 l2 h6 z
不但北大不能培养作家,哈佛牛津什么什么都不能。
/ m0 D+ q5 k, W. x# E/ C 事实上,没有地方能够培养作家。更不要说一定能培养出作家了。0 y) p8 G! w# X4 x6 K' ?. Y4 C
3 d6 K" h& b2 \; p* T8 ^* w
任何一个严肃的教育机构,都不会声称能培养出作家...就是不会以“培养作家”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凡是声称能培养出李清照的机构,都是骗子。# c9 T( F; v* P7 n' B' L/ z! h
, g& u9 Q/ ^% q! {" w- y
没有机构可以拿“钓金**鱼”当目标来招生。
+ t9 _: Q  u, d. M; g“钓金**鱼”不可以。“钓马面鱼”可以。 . d9 M" A( |6 G( ?6 i

Rank: 10Rank: 10Rank: 10

宝宝生日
2014-3-10 
帖子
185 
支持下你...O(∩_∩)O~8 z. |3 ^% A) P( ^8 f9 v/ O2 A* ?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1-5-21 
帖子
43 
成功了!+ n& N5 D) N. G4 m8 e2 l# N

. x$ \0 N1 O% g# L+ x- u! V0 [1 }, g  s: ^+ b& z

3 T* q8 i" [" v# |. |- J& T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我坐立不安,抓耳挠腮。# Z9 A, m- h! t+ w
急的。- `  ]. {* k- y* j
我希望周日早点儿到来,好检验上周末那一席话的效果怎么样。& U1 Z4 i3 e; |& ^. t- ]2 u

  ]+ ?: k% G6 ?: E* V! I& L. w4 j 为了“原汁原味”地在一个绝对人工控制的环境下,检验实验的结果,我刻意小心地不提音乐会、古典音乐....一点点一点点都不提,就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似的。' ^7 b- j7 `& J; d

% a! u! p6 t/ i3 ~# x4 _5 m' m 这个实验结果,实在是太太太重要了:
, f3 ^' m% q. C& \- m 要是下个周末,大申高高兴兴地去听音乐会,那可不仅仅是听音乐会的事情解决了
6 g7 O% J0 U* }3 _....相比较而言,这是个小事情。和未来更重要的事情相比,这无足挂齿....
- i1 \$ u) R  o# r# w如果是这样,就是雄辩的证明:大申已经发展到了可以依靠抽象的观念来决定自己的行为的阶段。
( u+ G' T/ j$ L) o) ]* S$ r1 C0 c 如果是这样,就预示着大申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这时候,人类的思想、理性,开始预热,准备发光....
( K* A# x& i- X- T  n0 i" e) I; S, U: l/ H. ]% s/ z& R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大申不但一点儿也不提电影,更不看电影。大申只是抽空儿看一看自己的“小片子”,《二战风云人物》什么的。电影和纪录片都存在高清机的硬盘上,大申要看电影,没有任何障碍。
9 C, e/ A/ X1 ], H 可大申挑纪录片看,并没有看电影。0 s) H: _6 {& s. Y
尽管电影很诱人。6 E9 U( ~. t/ ]0 B8 v
几天过去了,大申一次电影都没看。
" W/ I4 A& r* y6 _$ E* H
' \! X8 t, ]# p3 [+ Z 这说明,周日的抹黑已经起作用了。* q1 X9 D% c0 j% J" g8 ?" P
这种感觉,越来越明确:周日,大申会去听音乐会,应该没问题。
3 A9 V3 G2 Q' o' Y, L( O4 a. }9 n; a8 p  b" L5 N0 M% i: w
期盼是一种甜美的折磨。' u) m2 }# \5 `2 W" L% e! [# s# ?

& o2 ^% t' d& h 那几天,我就在期盼中过来了。
! y* o6 h$ S5 v2 s/ @% H# e/ M3 ~7 I# m; ]) P' }# f# w
难熬的几天终于过去了,时间又到了星期日。' b, y1 C- O' {5 @5 _/ `6 u
早上8点。
, Q: v* J+ h2 t: J  f1 m$ a; {* G' F 吃完早饭,大申和申妈讨论今天的计划。
6 Y) H8 P: U7 a8 t% i8 K5 K) y$ p; o* v
大申有点语无伦次地说:“我先休息30分钟,然后,然后....我把24个单词写一遍。写完了,play十分钟,我就复习100个生词。然后,我和老爸去听音乐会.....”& f8 G% [3 n1 ]1 ]1 e
声音虽然轻微,可是我却听得清清楚楚!; e$ {. s# V7 R/ s
这话,比世界上什么言语都美妙,我如聆仙乐,如饮春醪....
  `* @1 k4 f; V) ?
; A3 V5 a8 S: y: Z4 L, W0 P9 v成功啦!
, a  {7 M: i2 }8 B
8 q3 n( v; E8 d1 x5 |( Z 我所有的预测得到了完全的验证。( B7 ?7 j0 u2 A; `/ x7 c9 Y0 Z5 y9 e
干净、彻底。
% C4 N8 Y, z. @$ e* w9 f+ p  b3 y5 k+ ?  @( i* \; C7 a
接下来的两次音乐会,大申都是高高兴兴地去听,一点点不乐意的意思都没有。8 h# g% k; a$ E& \) ]2 B- x+ k! x
大申和两个星期之前,完全就是两个人儿。
  ~5 r- y, |( C3 P, k" G" J, w" Q8 y) X8 R
有天,申妈怒了。申妈怒了的原因是:大申写字糊弄。不止是写字糊弄,老师留的作业纸,回到家里藏起来,不做!: s8 D- M* W1 V" C
申妈被气得暴跳如雷。
. M$ C% t% D/ @9 Q. ?- u( k; c$ _8 K0 F5 l9 _9 M
申妈:“我告诉你,今天你写字要是还那么乱划拉,就取消Tony英语,取消音乐会!治不了你了呢,你个小崽子!”, U9 u- a) z. Z7 U# a2 G

2 \) F/ g$ W& ]& A  }/ s' h短短十五天之后,“取消音乐会”已经变成对大申最大的惩罚之一....十五天之前,情况还是:即便“取消Tony英语”,大申也不肯去听音乐会。
3 }, R( e* E/ t9 v9 o& M( d
- \! B- h8 f" \1 D5 Q6 f' w7 E+ Q 这世界变化快。 : z4 f3 j. ^1 q, F5 V% O  f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1-5-21 
帖子
43 
什么是殉葬
& ^! W/ w0 B/ v/ E) I
; a/ ?7 r2 Y* p- W: C: p5 ~5 {# O- J9 P! }& N6 h3 v& g
7 X  g) i& L  Y# g# N
“老爸,什么是‘殉葬’啊?”大申问。, I6 _. Y1 R( y0 z0 ]# ]
老爸决定好好回答大申的问题。9 s. b4 a" _8 M% z1 m% S$ }- t
“有个人,要死了。他认为,人死了之后,就到另外一个世界里面去了。到了那个世界里面呢,他还想骑马,喝牛奶,吃猪肉。那怎么办呢?就把马牛猪杀了,一块儿埋在他的坟里,就算跟着他一块儿到另一个世界去了,他还可以照旧享用。这些马啊,牛啊,猪啊什么的,就是殉葬。”1 B& {  t, g7 `$ z$ L6 o4 X
大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那....为啥要**呢?”
5 l/ d% \) _# c" r% l- }$ t1 d申爸:“**?啊,这个啊:那个死人,活着的时候,有人伺候。死了呢,到了那个世界,也想有人伺候。他就杀了好多人,当仆人带过去。”/ \, N* n; s$ a1 `& q" i
“他怎么那么蠢哪。”大申评论道。3 b3 T* E, j0 {, m" f% X& w- |2 U
接着,大申开始顽皮了:“要是他想在那个世界里玩儿iPad呢?”
2 }( u1 m( R: w: p6 u2 e& L1 Q “玩儿iPad啊...那就把iPad也埋了。殉葬,带过去玩儿呗。”老爸说。4 [1 |. C3 ^, o7 B% `0 z
“那要是他想玩儿好多苹果的东西呢....那就最好把一个苹果店也一块儿埋了。”大申自己总结道。6 j7 V+ ~, Y2 E% w8 s: M8 K0 B
“你怎么想起‘殉葬’来了?”申爸反守为攻。7 t; s, `9 k# T' |* y1 J' n% I- ]
“《古埃及的秘密》里面说的。”大申回答。
8 g# s1 E) H# _1 i7 |- A' v" `- E
* o1 k  p8 H' M$ @7 B9 z 在苹果店工作的人,小心了.......让小孩子喜欢,不是什么好事情哦.....0 ^5 j! t. f! T3 `( r4 C. }

7 B( ?7 x* q$ V) O6 c9 f ===========================================================
3 Q' Z1 N0 c- a申爸和大申之间有很多很有趣的对话....不记下来,就流失了,就没有了。我要是想起来,就随手记下来吧。不管记到哪里,随便哪里都行。4 U# E4 `' v; L# U9 j$ [% h0 v
这个,算是叫做“对话录”。 5 c9 P9 z; q4 g- U' U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1-5-21 
帖子
43 
老师能教给孩子什么,为什么(三)3 }! j& {8 n# @/ k  O( v

. x( R; ^5 r3 B# w4 p9 i
3 ~, n2 s: k# Q/ d5 [4 V4 |# a. p+ ^6 b/ [) e) Y: r! d1 O* Q. C+ w! @

5 X9 J1 P+ o) s- N2 e继续钓鱼哈.......
4 E+ \* ]) }$ X* N: ]  I3 _# c
" y. x9 s8 O$ Z: {; z# e总有一天,孩子要背起小书包,高高兴兴走进学校的大门,去当小学生的。
* O; N, N' ?  m" ~/ s: u$ e 那个寄托着妈妈无限慈爱的身影,总有一天会消失在学校教学楼的拐角处.......留下引颈张望的妈妈,在校门口无限惆怅,放心不下....
% J3 B9 X  S& F; \8 ^; K
( Y  i3 H; k: K8 q. t人们都一样:比照自己的愿望和憧憬,当现实和它不一样的时候,大家都会在心底产生不好的感觉...莫名的感觉。抓又抓不到,说又说不出。但是,那是一种真实的感觉,是实实在在在那里的;那感觉不好,也是实实在在不好的。/ h% u1 h% z/ T9 w! N
这感觉,在孩子入学之后,几乎存在于很多孩子的爸爸妈妈的脑海里。5 M* A+ h" J! D
这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感觉。
" @$ v( l1 |+ D  V1 S+ t. g
1 @* K$ b! h7 d& w4 s8 Q% h$ O 按照人的本能的反应....就是,一旦有冲突,那一定不是“我”错了,而是环境错了...这感觉一产生,就立刻地开始抱怨“学校教育”。- x2 {" ^. r/ ^% i* M+ U+ q; E- ?

' x7 f% W; }) P1 d( n$ b( X 让我们先预览一下,学校的教育,是个什么样子的....当然,不是从大家熟悉的、经常见到的角度来看。
1 H8 z8 A8 A* s! U 我们来个特殊角度,看学校教育。
+ @+ r9 n5 B5 {# Q* F- {0 j! d' |3 a
; p* c: _% ~" y$ |: k% U5 S 小学生呢,他们早上8点开始一天的学校生活,下午3点从学校离开。中午,有一个小时的午休时间。
' I% P. g0 R6 A' H  n 也就是说,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满打满算,一天,只有6个小时。) S& J- j" ]2 s7 f* S" `* m8 k
一个班级呢,有40个孩子....
6 ~  K/ x* v9 H; X让我们来做小学三年级的算术:
2 L9 Y- d/ [6 r3 G 一个小时60分钟,6个小时就是6*60=360(分钟);
+ K& {, q. Y! Z360分钟被40个孩子平均,就是360/40=9(分钟)。/ a: p9 t8 b: y5 i9 E& O8 H* ~

2 G* x8 e' G0 s 让我们来看看算术题的得数的意义。
; R" W) v4 f+ y7 R- A' l 这道算术题的答案是9分钟,是什么意思呢?
7 T) B9 k: B$ {, c! t6 J: l$ t 这个意思是:一个班40个孩子,平均每个孩子在老师那里单独的接触时间只有9分钟。+ r. K1 L6 ^+ c$ u' g/ w: b& I4 ]
; A1 f3 C  ]& v- K6 ]
一个家长,如果他仔细想一下的话:每天9分钟的时间,他希望让老师教会孩子什么?5 Z8 L6 h, l9 Y9 E
一个学年,有165天上学的时间,那就是9*165=1485(分钟)大约是25个小时不到的时间。) |; y7 |  A: l, w+ j

, w, v/ [3 D% D+ R 好啦,你的孩子上一年的学,和老师平均的单独接触时间,只有25个小时!
* ?/ D0 s' O2 C25个小时,您又希望老师教会您的孩子什么?
# r2 N% s( E- ^, U) b
. _1 q; O' q0 E 您会说...这个不对啊!怎么能够这么算呢?; S: i$ M/ ^- V& Y5 t
是的,是“不对”。因为,孩子们其实是6个小时都在和老师接触....根本就没有那“9分钟的单独接触”。: p0 |. H9 d2 \5 W1 Q
所以,不对!$ C/ }# b  r: }) c" K# A4 v# N

, a) o# [6 y; t: j% P+ [3 E( { 且慢.....这个“思想上的实验”还是有它的用处的....
( X' K$ G8 V3 {事实上,有关学校教育的诟病.....所有的问题......恰好,都出在这个地方。
% m6 H& e. p4 i+ ]$ A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1-5-21 
帖子
43 
词汇: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事实(一)
5 H9 l  r+ ~3 @, J7 W2 R* V2 f. T/ B$ R& P0 q2 o  R0 J

# }/ q8 b* P2 }' l; U
. R6 N- |: I. v- D; f那啥,钓鱼还有“大转折”的事儿先说到这儿。
0 I2 N5 N  L& V8 V2 B0 X2 w 说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还有它们引发的一些列事件。+ V2 y+ A# z7 n# q$ P
+ u' s0 o+ R3 D4 l! K% V
2010年11月,一个初冬的清晨。
' |) a3 A5 S* N 太阳柔和地照耀着,明亮,可一点儿也不温暖。8 ^" k% f; S( G# I% E1 F6 B) t
地下的枯草上挂着凝结的冰碴。
6 o7 K7 U$ e! f+ c  g 一个清冷的冬日的早上。5 P6 P0 v# _- p7 m$ m

* D, t9 @: \+ E! l 申爸舒服地坐在班车上,从书包里掏出《儿童思维发展》,接着看。
1 o( |. ^: U' v/ ^ 从申爸家到公司,直线距离并不远,往东北方向走,只有7公里。可是,公司的班车,它不走直线距离。申爸家是始发站,班车先往南,再往东,再往北,又向东,再向北,绕一个大圈子,才到公司的门口。
, M1 _) F) T2 \; X  H& k 这一大圈绕下来,再加上北京著名的堵车.....雪上加霜......可需要好长好长的时间。
, h+ C( S* t$ r" g& C
+ z7 U: b# |8 N% O/ H" H& L 反正,申爸起床早,哪儿都是呆着,索性就按点儿上班车。班车上可以看书....哪儿都是看书,在哪儿看不都一眼....况且,班车上看书有个好处:不会迟到。一登上班车,就等于迈进办公室了。
# M9 j6 W2 I5 ]$ f4 K7 ]$ j' W
( J) S$ T( N0 }3 s3 p 话说班车上照例人声熙攘,热闹非凡。
+ s- ^7 s8 j8 Z; E' N+ u4 y; v3 z 申爸充耳不闻,独自看着自己的书。" q7 U6 j" A! A. ^

4 e4 x  ^3 B7 p* G, c3 a 该书213页。
- n, Z* `- U+ r! I4 i 《词汇习得的过程》0 }* @7 r7 b  I1 s7 p
“在18个月之前,儿童的词汇词汇学习进展得非常缓慢。然而,从18个月起,儿童的词汇量表现出急剧增长,即‘词汇骤增’(vocabulary spurt)....如表6.6所示,18~21个月时儿童的词汇量成双倍速度增长,在21~24个月时,再次出现这种词汇的成倍增长现象.....这种快速增长表明儿童一定是在仅有的几次的接触中就能推断新单词的意思.....”
' w& Q; X& k/ \- f6 A+ J% m/ s" @1 ]5 W! }
那个表6.6是没法完整地引用到这里了。那个表里面的“词汇增量”一项,引起了申爸的特别注意:
1 \# f# i( }! e* n$ a: ^  `1岁0个月的孩子,每个月增加2个词汇;
# N" a2 |& Z+ p3 A& P& A' `& A1岁3个月的孩子,每个月增加6个词汇;! u( v) q$ M/ H: S- h2 \
1岁6个月的孩子,每个月增加3个词汇;
4 t: L9 C. q/ C2 U1岁9个月的孩子,每个月增加96个词汇;
( Q( E$ _! W5 C5 h2岁0个月的孩子,每个月增加154个词汇;
# m. E' q1 v- M1 M! z* c1 ~9 r2岁6个月的孩子,每个月增加174个词汇;
$ t  |1 E5 T! }# }4 @# z4 G3岁0个月的孩子,每个月增加450个词汇;
# F7 v- `3 v7 O/ b4 l4岁0个月的孩子,每个月增加644个词汇;
/ z" U0 e; W  Z( y4 n5岁0个月的孩子,每个月增加532个词汇。" `4 i" Z+ k$ l: m8 R! X

$ S' O8 S; r) S. ]0 ]; C 申爸分析得到的规律是:
1 W: U0 O9 R$ ^1 {# j5岁之前,分析孩子单位时间词汇增量对时间的函数,一阶导数为正;二阶导数在孩子到达4岁的之前,是正的;4岁之后,为负。
  c- X$ b( B$ a) B 呵呵,精通数学的爸爸妈妈,一看这个分析,马上就可以得出自己的丰富的结论了。5 e4 T' Q7 ]" k2 B3 {* W2 d6 }
2 T" a3 x1 p6 g, {( L2 Z
这丰富度是任何语言解读所不能达到的。
/ U' h2 A3 \  W/ H. r# X 看来,数学还是要学好。
# o5 L! o5 k! B" L3 k
6 L  Z9 f3 s( _6 X& ~9 m 对于数学不怎么精通的爸爸妈妈,申爸给出两层解读。
( C0 O) Z) h- D3 R0 L 第一层,二阶导数对应于“动力”。4岁的之后,二阶导数为负,意味着促使孩子获得词汇的力量,在过了4岁之后,逐渐减小了;一阶导数意味着“速度”。尽管“力”减小了,可是,整个系统因为惯性,仍然快速向前,尽管速度有所减慢,不像在4岁的时候,速度那么快;
9 p0 u1 g( B' q  `" `+ i
9 b7 x6 c2 F- p: M3 L; r: A 这个解释,也不易理解。0 _, Y! C0 @! h
再给第二层解释:在孩子4岁的时候,他每天获得的词汇量,在一生中是最多的;到了五岁,尽管每天获得的词汇量稍有减少,但仍然是一生中最多的时期。
2 D: X7 d* f0 a1 s0 N0 N4 f& L# P& w1 \: Q8 v( j5 l
是时,大申5岁5个月。
. i# j6 A0 a! w! y 也就是说,现在,就是现在,是大申一生中获取词汇的最佳年龄。尽管,这个最佳已经到了下半程了。
8 I/ T; I, l3 \$ K$ ?, M* k 可是,抓住下半程,也总比抓不住强。
8 k8 ?4 L9 M& d$ W! `
  F1 U; Y$ ^' p3 I2 J6 {  N 申爸得马上采取行动。
- k# R) v) A. y 一分钟也不能耽搁。 # _) {6 g! J8 q& O; c" l0 L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1-5-21 
帖子
43 
老师能教给孩子什么,为什么(四)% ]% L0 E6 s. K- _8 P
, A) u- l% u+ C& a" A5 }3 t0 x

' [* y* D( N; x4 [( o现在,让我们换位思考,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老师......小学低年级的老师.....你该怎么办呢?
  r9 d: B$ M- M( X! e& }
: d0 s, F" e) u+ _4 ~ 再高年级,申爸还没有体验,至少,完整的小学前三个年级,申爸已经有体验了。
6 g+ [. l7 L5 ]" r6 G; n6 ~ 大申下个学期就上四年级了么。
7 {( C$ |( V7 ~8 P* z1 l: E/ G+ ?2 n' E: u
大申在学校学会了什么呢?* h, {) t: T: H1 c; f2 G9 B# l
大申学会了三千来个字....会写将近一千个;大申学会了自主阅读......一旦孩子学会了自主阅读,他认识的字数就突飞猛进......大申现在认识多少字,实在是连大申自己也不知道;大申学会了写作文,一篇400字的作文,大申半个小时就划拉完了;大申学会了说,可以“第一....第二...总之”地像模像样地说话了.....# }3 u  c* ~" e& e; a! o
大申学会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会看时钟、能辨别方向、懂得环境中基本的几何图形,什么三角、梯形、正方、长方、园形、椭圆....、懂得了奇数偶数、会算速度求相遇时间...., b3 f' C% x( f+ }  m. E
大申能听简单的英语故事、英语的句子读出来语音清晰准确,语调发音纯正,把大申的英语发音录音下来放,和原版的孩子的英语朗读比,没有啥大的区别,能以假乱真........' H' V* p; z; ^( S
所有这些呢,都是在每天6个小时里面,老师教会大申的。, F2 B9 J* N1 K- _4 h/ `7 q( W

' P& G% o: T, Y4 ?  g 本质上,所有这些,都是“在钓马面鱼”。
1 q8 W* M- [& m6 B$ D: F' a7 R1 v  w5 Q
这个钓马面鱼和钓金**鱼它不一样....
9 q7 j4 \7 N# v& n  M你笨想,它们就不会一样:马面鱼的饵,是统一的,钓杆呢,钓线呢,也是一样的。标准化的。反正同样的饵、同样的钓杆、同样的钓线,下饵同样的深度,放下去钓,就是了。钓上来多少,全在于放多少钓杆下去;4 D- ~: i. d" a' J' ^) i

) j2 b* W; d3 W( b1 u/ K4 T7 g 金**鱼呢,不一样:现在这个块海域,有哪些种类的金**鱼出没?这个得事先搞清楚,有针对性地钓;钓800公斤的蓝金**鱼的钓线韧度长度、钓杆的粗细、放饵的深度,和钓20公斤的金**鱼的钓线的韧度长度、钓杆的粗细、放饵的深度,一定是不一样的;800公斤的蓝金**鱼和20公斤的金**鱼,咬钩了,接下来的操作,也完全不同:蓝金**鱼咬钩了,要有控制地放线,拿船拖着鱼在海里走,直到把它拖得精疲力尽,才能把它拽上船来....这要折腾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才行....你想想,蓝金**鱼多少公斤,人多少公斤;那鱼多大力气,人多大力气....这个操作稍有不当,就不是人钓鱼,而是鱼钓人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就是描写钓这种大鱼的过程的,前两天,那谁提到过的.....20公斤的金**鱼,哪儿那么麻烦,甩吧几下,直接把它拽上船就完了....
- k7 y. S# l" R0 }' ?% F7 J7 I( r. U9 @# o" {
钓马面鱼是标准化的,可以大规模操作、批量生产的活动;1 Z% i- `1 J/ Y+ {( M, F4 j
钓金**鱼是完全个性化的游戏,没办法大规模操作,批量生产。 : }# o' ~( a2 h% r; l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1-5-21 
帖子
43 
词汇: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事实(二)
0 K/ o' x# B7 T& L0 ^7 d
8 i' l" i8 d& t' ^% R' }, G% k) }: Z8 m8 S  x, Q# {) q# j# D
一旦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我们看到眼里的东西,也就不一样了。
  t& E" {5 M! w6 Q' `6 K" d3 u: W/ s: j4 ~0 e
咋才能增加大申的词汇量,并且快速增加呢?# }% x3 J1 g8 s( {
听啊。
) M5 r, s" P. V7 P. F$ i- g! u; T- q8 `$ I  X6 T' X# p" _: q
其实呢,大申老早就在听了。' O. m& R" x* S6 E6 G& [
申爸不记得当时大申是几岁了....大约一岁多吧....那时候,大申喜欢让申爸给读书。读《神异传说》还有嘟嘟熊。1 L6 [* B9 O! O0 ]9 C
哎呀,那个读哇....读也读不完哪....大申逮住一本书,就反复地,不断地,一遍一遍地要求爸爸给读。没完没了。
4 W# |! f! h; |" u) I 申爸上了一天班,累;晚上,申爸躺在床上读,无精打采,读;大申坐在旁边,神采奕奕聚精会神,听。
1 d' f( W( n4 e" |: _6 @* D$ Y. l8 x) y# Y+ C
哎呀,把申爸腻歪得、困得没法说。5 v1 P8 b3 b, t2 ^; c: W  f% n0 N, ~
申爸朦胧的混乱的意识里,只知道自己在读,嘴在动;至于嘴里说出的是什么,自个儿完全不知道。声音也越来越小....估计也不连贯了....直到大申打断申爸:“你大点儿声!”申爸一激灵,清醒了,努力看清眼前的字儿,努力大点儿声继续读;
0 e! S  b- `5 G- Z% B& s 读着读着,申爸又迷离了,大申又抗议了:“不是九个太阳!是十个太阳!”申爸一激灵,又醒了,仔细看清楚了书上写得确实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人们突然感到太热了,抬头一看,天空中出现了十个太阳.....”申爸当年小时候的版本里,弈射的确实是九个太阳,所以,老按照记忆说,说错......1 A; T3 F! [) X. G" q
# A0 P% t+ ]* R, s: b* q1 l( `
不知道什么原因,大申喜欢听爸爸讲;不喜欢听妈妈讲。说妈妈讲得“不好听”。申爸困得不行,妈妈渴望地巴结地凑上来:“大申,爸爸累了,妈妈给你讲好不好?”$ ^, X' i# w- }  d
大申斩钉截铁地说:“你走!”) G2 X7 w) p! s+ ?/ [
妈妈走了,黯然神伤。$ I& C1 `+ T6 n9 w) Y8 B+ G1 X
妈妈老伤心了....真伤心呐....搞得爸爸马上清醒了,跑过去,解释:“孩子小,不懂事......”6 d" g$ x! {8 a
9 P% b" G& H" A( n! @& x
就这样,一个小人儿,总是乍吧乍吧地跟在爸爸屁股后面,手里拖着本书,嘴里央求:“爸爸,讲!爸爸,讲!”3 ]7 V7 y& n/ K% j3 K! E* H
这也不行啊!烦死了。
) [- x" [3 n% w 申爸开始想办法。 & m' I- w# ?6 _+ `! `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1-5-21 
帖子
43 
词汇: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事实(三): F/ M8 `; D2 W  W% O. t% V# `- N

$ _6 N6 v9 l! |3 W
4 Y3 r: x4 O( j* [" I, Y$ K* m3 r+ t; k
! q2 J, R/ R. T- H9 M3 \
我懒得很,能不出力,还能达到效果,一定不出力。
; _' [9 E2 C" ]+ g4 G2 D1 U5 ^+ F3 o) F
既然大申喜欢听,那就想到用MP3来代替爸爸讲。1 d- K2 J; H; v! J. t' _
大申小的时候,还没有便携的MP3播放器。我就找了台旧笔记本电脑,把小故事放在硬盘上,播出来,给大申听。
" }8 I' P! x' v9 N8 a 这招儿果真奏效:大申静静地坐在那里,兴致勃勃地听笔记本电脑“讲故事”,和听爸爸读,没有什么两样。
; X+ K5 G$ ?% [ 听故事的时候,大申特老实,省事。# F, M5 H, L# U& V

% k, \& l. U! P/ ~, { 我找了个好法子。有一大段时间,大申一闹,我就把电脑打开,开始播故事。大申就消停了,很认真地听。4 l9 ]3 `  p2 ?  z8 ^
不过呢,电脑还是不能全部取代我。每天睡觉之前,大申还是要“爸爸讲”。不过呢,比以前没完没了地讲,那是天上地下的差别。; e  D" L) P% q

" G* ~$ Q+ R9 f5 ~ 大申听电脑“讲故事”,听了好些年。我弄了成堆的“小猫小狗小兔子”的睡前故事,放在电脑上给大申听。
0 z' J8 Z" [! j
2 O! O% [2 S- @$ ? 话说,当我看到《儿童思维发展》的时候,大申已经不再要睡前故事了。我当时以为,孩子拒绝睡前小故事,是因为这些故事没有情节在里面。大申听到了《夏洛的网》、《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这类的“复杂的故事”........当然,是当时我的角度观察得出的结论。
% [6 i3 f9 ~- @+ f% M2 Y2 j% h7 c, p8 `( q9 k
我决定,给大申小说的朗读。成人的小说的朗读,而不是孩子的童话故事。
8 e$ `) [7 i6 x) ]# ^) B6 `4 _# P1 I 当时,做出这个决定是“合情合理”“自然而然”的:既然要增加孩子的词汇量,当然不能靠为孩子写的童话故事。那些童话故事,使用的词汇范围,太窄。
: H. k( `% P# f4 S+ _9 P; ~8 v, ]4 H$ W: G, e
大申后来的故事,都和这个决定有关。
# Z/ Q* v! _# Q# P0 `4 T3 l/ \ 只是,当时,我根本没有感觉到,这么个决定,有什么异样....给一个五岁半的孩子成人的小说朗读,这怎么说,于那些倾心于幼儿教育的家长,都有点儿怪....甚至,绝不可以接受.... ; r/ q" q4 ~5 k: o' w% U% P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转帖】 又到一年入学时:前瞻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思维发展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