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6 | 浏览: 366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6Rank: 6

宝宝生日
2009-12-02 
帖子
85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23:29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我家宝宝刚4个月(主要喝奶粉) 要加辅食了 求助各位姐妹先加啥东东呀 四分之一的蛋黄啥时间加呀 是不是4个月一定要加辅食呀 自己带孩子没经验 各位姐妹都来说说吧 先谢谢啦

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09-07-09 
帖子
170 
我不知道别家的宝宝怎么样,我姑娘四个多月的时候不吃,五个多月的时候才吃的。国外提倡先添加米粉,国内是先加蛋黄。

1,宝宝的头颈部肌肉已经发育完善,能自主挺直脖子,方便进食固体食物;
2,吞咽功能逐渐协调成熟,不再把舌头上的食物吐出来;
3,消化系统中的分解酶素,已经能够消化不同种类的食物了。
特别提醒:具体到每个宝宝,该什么时候开始添加辅食,父母应视宝宝的健康及生长状况决定。

第一步:在日常奶量以外,适当添加米糊、麦糊、果汁和菜汤。
第二步:添加蛋黄泥。从喂食1/4的蛋黄开始,慢慢过渡到整只蛋黄。
第三步:添加鱼虾和肉类等蛋白质类的食物。

添加辅食应该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要有足够的耐心
特别提醒:需要连续喂食数天,宝宝才可能习惯新食品的口味。

创造愉悦的进餐氛围
最好在宝宝心情舒畅、你自己感觉轻松的时候,给宝宝添加新的食物。
特别提醒:你和宝宝的情绪都会影响宝宝对新食品的兴趣。

读懂宝宝进食时的肢体语言
肚子饿、宝宝对食物感兴趣时,他会兴奋地手舞足蹈,身体前倾并张大嘴。相反,如果不饿,宝宝会面对食物紧闭嘴巴,把头转开或者干脆闭上眼睛。
特别提醒:勉强和强迫只会让宝宝产生反感,把享受美食当成痛苦。

第一次喂新的食品或固体食物时,宝宝可能会将食物吐出来,这是因为他还不熟悉新食物的味道,并不表示他不喜欢。

每次喂食一种新食物后,必须密切观察宝宝排便、食欲、情绪和皮肤等全面状态。如有便秘、腹泻、呕吐、
皮肤出疹或潮红以及哭闹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喂食,并带他去医院。
添加辅食最好安排在宝宝喝奶之前,这样不会因为肚饱而无兴趣尝试辅食。

[ 本帖最后由 福星高照@bj 于 2010-4-2 23:48 编辑 ]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宝宝生日
2009-10-19 
帖子
1548 
婴幼育儿
原帖由 福星高照@bj 于 2010-4-2 23:46 发表
我不知道别家的宝宝怎么样,我姑娘四个多月的时候不吃,五个多月的时候才吃的。国外提倡先添加米粉,国内是先加蛋黄。

1,宝宝的头颈部肌肉已经发育完善,能自主挺直脖子,方便进食固体食物;
2,吞咽功能逐渐协 ...


我也来学习了,解答的很细致。

Rank: 12Rank: 12Rank: 12

宝宝生日
2009-11-13 
帖子
304 
我是在我家小宝看我吃饭的时候自己不停地吧唧嘴,我才给他加的,不过我是直接给加的蛋黄,五分之一个,现在三分之一个。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宝宝生日
2012-03-18 
帖子
1705 
婴幼育儿
4个月 就要加了。你可以加米汤+蛋黄  或者红薯 南瓜!

我建议你可以买一点点 合生元的蔬菜粉好吸收!!!

我个人认为添加辅食 是为了让宝宝学习吃饭。

Rank: 12Rank: 12Rank: 12

宝宝生日
2009-12-25 
帖子
383 
原帖由 福星高照@bj 于 2010-4-2 23:46 发表
我不知道别家的宝宝怎么样,我姑娘四个多月的时候不吃,五个多月的时候才吃的。国外提倡先添加米粉,国内是先加蛋黄。

1,宝宝的头颈部肌肉已经发育完善,能自主挺直脖子,方便进食固体食物;
2,吞咽功能逐渐协 ...


  学习学习,在过一个多月就该实施了。

Rank: 10Rank: 10Rank: 10

宝宝生日
 
帖子
132 
婴幼育儿
我家宝贝将近六个月的时候,嘉佣坊的营养顾问给她制定了辅食配方,开始喂液体和泥糊状食物啦,先加米糊,再加菜泥、果泥,再加蛋黄泥,最后加鱼泥。嘉佣坊的育婴师做的也很美味,所以宝贝吃的也很多,加上专家建议一岁前母乳喂养,所以宝贝比同龄的孩子高了近5公分呢!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求助如何添加辅食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