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3 | 浏览: 1328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宝宝生日
2010-09-19 
帖子
758 
楼主
发表于 2014-5-8 12:3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乖妈〜 于 2014-11-6 12:07 编辑 , Q7 ^/ P$ T( L1 t

8 ^" @) r  g1 S' r1 s& m2 J
写在前面, n* r) j1 R# z8 j1 n) W3 t
    关于“在家教孩子学加减法”,有人说:“老师会有办法教会孩子的,何必把孩子和自己搞得那么累!”
    几年前,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我还认为何必挤破了头要进好小学、好初中?在哪不一样!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随着对幼升小了解的越来越多,我的想法只能越来越现实了……
    先跟大家分享2个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
案例1:晚上与朋友聚会,他家孩子今年9月上小学,被送去学习班。理由很简单:同班所有的孩子都在上学习班。(因为他们是**大院的,都认识)朋友问我:“这个时候,你会淡定吗?你会坚持不给孩子报班吗?”
案例2:同事的孩子,已经会二十以内的加减法,但给他四个积木块,他却还要数出有多少块,给他数好六块积木,用手盖住后,拿出两块却不知道面有几块,你问他六减二怎么算,他却脱口而出。

' L5 D2 _0 A' d, Y" \
    与其到了小学,看着孩子落后,自己心里起急,冲孩子发脾气嚷嚷,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不如前期多一些学习和积累,把压力分散开,把这个战线拉得长一点,再长一点!
    曾经读到这样一句话“把期望埋在心里”,所以,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对我而言,我要创造各种条件、利用各种条件教他学习。我要把心态放平和,要不嫌麻烦;对他而言,这是游戏,这是玩耍,这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不要太勉强孩子,也不要太难为自己。这个阶段,一切要以孩子愉快为重,切勿操之过急。
方法
    计算不是记忆,而是一种运算,计算的过程是不能跨越的,每一个孩子都必定要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第一个阶段——动作水平的加减
    以实物为工具,借助于合并、分解等完成基本的运算。也许这个阶段会很长很长,没有关系的。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加减经验的积累过程,没有这一段时间的丰富积累,也很难进入第二个阶段。
    这个阶段,可以操练的场合太多太多了……超市购物、拿碗筷、游戏书等等。只要有耐心陪着孩子玩!
用乐高积木学习10的分解8 t6 m8 D# K! \0 @! _. B  z. p

2.jpg


1 i" x4 t$ y# r+ f
这个桌游,最初买回来时用来练习数数的。
现在用来完成10以内的加减运算,非常好用!

3.jpg

第二个阶段——表象水平的加减
+ ?4 i6 |: T. `: d
    比如:爸爸给你买了5本故事书,妈妈又给你买了2本,你现在有几本故事书了?宝宝仰着脑袋掰着自己的两根手指:5本、6本、7本,妈妈,我有7本好看的故事书了。
    这个阶段实物不再是必须的,孩子完全可以依靠在头脑里回忆画面,掰着手指头完成计算。

9 c( W: D" `  g' X' A- k$ q4 x
第三个阶段——概念水平的加减
    不靠实物,不靠表象,知道一个算式的含义,随口说出答案。6 x# R6 ~. v# k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学前阶段还是停留在第一、二两个阶段的,我对于第三个阶段也没有更多的体会。

0 x1 _0 ~& _8 }0 g# J
    还是那句话,学加减法不是简单地在墙上贴个表,教孩子个顺口溜那么简单。学加减法的过程,也是对孩子思维与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过程,这个也是未来孩子受益终身的。不要把所有的期待与责任都肩负到老师身上,我们,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

Rank: 1

宝宝生日
 
帖子
哇塞……果断收藏,值得学习,留着以后教儿子,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宝宝生日
2011-04-04 
帖子
11907 
老师教还是主要的,我们只能做辅助,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跟着孩子一起学加减法!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