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米
- 52111
- 经验值
- 49290
- 在线时间
- 569小时
- 宝宝生日
- 2012-02-21
- 注册时间
- 2011-8-9
- 帖子
- 6497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49290
- 精华
- 25
- UID
- 6228827
    
- 宝宝生日
- 2012-02-21
- 帖子
- 6497
|

本帖最后由 一口一个橙子 于 2014-6-27 07:57 编辑
% l9 I. E, L. l! J5 ?) E2 h- M8 O
' Z: h) [6 K% x/ n$ ?) H0 _' ^为什么孩子喜欢自己一个人玩* Z& m7 s+ s$ I
: h6 x* [+ B. m$ I8 b, T
首先我们要明白,特别是对于2岁之前性格正常的孩子,喜欢一个人玩,不说明什么问题。因为1岁之后这段时期,孩子精力旺盛,能力提升,他的主要关注力应该是“征服”,比如玩具,比如捣乱的行为,而较少去关注他人。有的孩子社交化比较早,可能在一岁半的时候就开始关注别人,甚至有模仿和体悟,但通常来说,开始关注他人,开始有交往的意愿,开始主动参与交往活动,应该是在2-3岁这个过程中。
. \# \8 ^0 G, [
4 n r$ a; c& m, M- T所以我这里分析的“孩子喜欢一个人玩”,主要是指2岁以后的具有明显倾向的,我们有必要适当引导的。我用提问的方式,列出的问题,也正好是有这样疑虑的家长一一判断,便于分析自己的孩子,目前的状况有哪些成因,是不是应该干预。9 c$ k9 Z3 t3 O: ^- N
9 i' o8 h2 b, _3 U; R1 Z6 S" \
成长过程中的同伴多不多?是不是稳定?
, E1 |3 b9 D) e/ \+ b比如在一个社区中,出生时间比较接近的,或者邻居关系比较熟悉的,一般都会一起带孩子出来玩,长期来说,孩子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同伴群,即便是现在不跟别人玩,但是每天叫彼此的名字,吃彼此的零食,这种情况都会好很多。
& J: r' f8 N/ ?现实中,可能有一些孩子的成长环境,比如这样的社区同伴不足够多,或者比如是在一个公共场所,类似公园什么的,大家会见面,但是不算熟悉,同伴关系的潜移默化影响不大,再或者孩子在不同的社区看护,今天在妈妈家,明天送回奶奶家,陌生是巩固同伴关系最大的障碍。
* N$ ]6 q' w: S: M" _
- O! I* A8 e* ?( z% B6 | U是完全不喜欢跟别人玩,还是只喜欢跟特定的孩子玩?
) g( M; T9 o2 v% Q9 |有的孩子会选择特定的一个同伴,他们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比如某个符合他喜好的伙伴,或者是喜欢跟大孩子玩,不喜欢跟小孩子玩。这个很明显,我遇到的不少小孩子,都喜欢跟大几岁的孩子一起玩,特别是看哥哥姐姐滑轮滑,滑滑板车,跳绳的时候,特别高兴。
2 {* J: g" l. r! y如果是有欣赏,交往的愿望,喜欢跟特定的孩子玩,那也不担心什么,顺其自然就好,适当地引导。2 b4 Z# K3 S( ]% k i. [
如果是特别回避整个群体,那我们就要分析是什么缘故了。% l# n3 Z( v. D S; B l$ R
; l& A; I) m4 P2 P/ `% @ P
玩伴之间的互动活动有哪些
9 U" x6 a3 t/ p' Z. E如果仅仅是大人带着孩子,大人聊天,孩子散着玩,没有特别吸引孩子的互动交往活动,那这样的同伴关系也不会诱人,在孩子眼里,也是可有可无的。
/ ?4 [5 C, D* P5 s4 y3 g$ K比如有没有分享零食(这个的安全问题,大家自己判断,不能一概而论说好还是不好),有没有分享玩具,有没有在大人陪伴下的互动。, T8 Z P! _3 r% C5 z
& x6 V) s% {2 T0 G' n既往的同伴关系,是不是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印象
0 M: t6 }9 j" H, K, `2 p& q+ ~' z比如曾经的同伴冲突,抢玩具什么的,大人是不是很好地处理了。
% p# X4 j( c+ W. a$ N' [# O或者在我的孩子的眼里,其他的同伴“没有吸引力”,比如他们的玩具不好玩,他们从来不带好吃的。这种当然我们需要大人之间的沟通,而且也需要启发孩子去发现同伴的吸引力。% q% ^# M" s8 n1 I
6 _, @7 A5 Q5 U" M7 B7 N2 u不要忽视孩子的恐惧感) O8 Z* G& r2 l% L8 g" u
-
. j5 Y( E) y% k7 k- ]《孩子的世界》(第11版) 帕帕拉等著 郝嘉佳等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
( G4 j" t3 `+ E W( LP389! @: D) M& Z2 w2 p/ B4 a# r
- F" x' p/ l1 C$ R
可以看到,对于2岁的孩子来说,不熟悉的同龄人也是恐惧的来源,我们可以这样解读,不被信任的同龄人,不被小朋友认可和接受。
! }4 C( V* T' _% i! R* y, Y, z) w我还想补充一下这个观点,甚至不熟悉的看护人也会让孩子感到恐惧,或许你看看他的玩伴,换了看护人,孩子的反应。 ?$ z( s T5 ^! m2 z
9 q# A+ |1 {0 q# W+ z, w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孩子的气质有差异( h- A* j) a% U& E @+ ^: ~( o
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又成长于不同的环境,必然会有内向和外向,自来熟和拘谨的区别。
) ^. j& a& ]- ~8 e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一样,那么梳理完上面的原因,如果孩子都是很正常的,也就不要太在意这个问题,不要给孩子扣上什么样的帽子,顺其自然地发展。* x, G) Z7 w9 X9 w
# W! i5 N! ? ?3 c我上大学的时候,班主任给我们每个人写贺卡,给我的是“***,我知道你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但是……”,这句话后来也成了大家爆笑的笑点了,有人说看到这句,都要笑cry了,我就是我们班著名的那个人,“老师上课突然说,今天上课怎么这么安静,同学答:因为***今天感冒了,嗓子发炎,不能说话。”& D$ }/ Q5 r- _7 @, F
很抱歉给大家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 b/ @+ r0 T' }*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