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糯米甜甜 于 2015-2-12 09:42 编辑 : M# ?# d6 z3 Z. M" f( K$ a, Y
9 W) T" r) |9 {9 K
0 g5 p. P+ D8 U4 B% e5 J. x! Y" W9 U
: |0 {, z- Y4 o6 ?8 t. V5 L [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话:懒妈妈成就勤孩子;勤妈妈造就懒宝宝。仅介于这句话,我想我家贝肯定是一个很勤劳的宝宝,因为他的妈妈的确有点懒,哈哈!.! t9 b( ^, A8 s' z+ J
3 ^8 L, V4 D) P- D$ n
, ^5 y* P7 P( m$ \" n4 N+ q q0 \$ j# N$ {' K4 o z7 \ }* r
8个月时,宝贝去乡间眉飞色舞的吃“手抓饭”的时候,我遭到村民的责问,他们说“为什么城里娃这么不讲究?”
7 d1 t( e- r4 C6 E' c8 O, o! R" N! ~2 v8 _
3 `/ h4 ~, f, e7 \
12个月时,宝贝穿着小小尿不湿,顶着翘翘的“小鸭鸭”屁股满世界乱跑的时候,我遭到陌生人的责怪,他们说“这不负责的妈呀,这么大孩子为什么还给穿尿不湿?”;
$ o, Y1 D# f, _/ \2 x! Z* N# ~+ S( x2 d5 r" D6 [
6 u2 T' t( q$ j4 C, U$ O18个月时,睿宝贝还只知道坐在厕所中的马桶上手舞足蹈的尖叫的时候,我遭到亲朋的质疑,他们说“为什么这么大的小孩还不开始训练如厕?”* g! r8 G& C* E; ~
* ^: o6 e8 a7 k& _* J5 m, |# Y) D1 D% k
28个月时,当宝贝懒懒的挂在我怀里的时候,周围人又说:“不要这么惯着孩子!”
5 {. ?4 P( p6 _
. b4 B6 X5 s" K# |2 K% S0 r' ]' F E& |+ w. _
。。。。。。。。。。。。。。。。。。。。。。。。。。。。。。。。。。。。。。。。。。。。。
6 d5 P+ H( q4 D
( M0 y( Z1 T; e; }5 l# _+ W& E2 K. P! E5 ^* M, @% m; m8 O
用手抓饭,那又如何?在安全和卫生的情况下,我实在懒得管他。小宝宝在探索和研究食物,我何须过分要求和训斥?谁家小孩子在没有熟练掌握这项吃饭技能之前,都会小手齐用,而且吃得铺天盖地、吃得气宇轩航,可是那又怎样,餐前地上铺上纸张,穿上吃饭的衣服,坐在餐椅上,随便他自由发挥呗。这就好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你总得先吃饱肚子,然后再考虑是否可以吃的更加优雅吧! * d: w/ K9 X! W" ]0 M0 `
3 p8 N5 \% P3 G! i: r" h
尿不湿?我觉得好发明!如果说穿着尿不湿最初是无奈及必须之举,那么在一定年龄之下,关于是否仍然穿这个的问题,我是真心不想去管。宝宝的心智是高速闪电发展的,舒服与否、生理需求如何、心理感受(对外界反馈),他自己都是一清二楚;如果他不喜欢,自己就不会穿,何必强求?
$ r0 \# \9 p8 Y7 v5 \$ r4 D- w$ D% t# O) c/ M7 }; g/ l$ H9 W
* O- T; O# a7 T# S
/ G$ R' G4 y/ S$ M% O
训练如厕,其实我是心中暗急,但是行动不急。因为我心里一直浅在的觉得这个问题其实只要在3岁入园之前解决就行。但是不可否认,看着朋友家宝宝快速成长,我心里还是慌乱了起来。家里无论是男宝宝立式的小马桶,还是汽车造型的坐坐的小马桶,再到放在大马桶上面的智高小马桶,一应俱全。姥姥也真真的强制了宝贝一段时间,可惜我家宝贝就是个倔脾气,他不想做的事情,你真是强求不来,后来也索性放弃,想着只能靠平时有意无意的行为诱导了。唉,懒得去慌乱了,成长有时候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些事情,量变的时间或许是更加重要的。我们在这个阶段只能做到:尊重、观察、等待,支持、制定并维护规则。5 j) l& q$ I0 W5 F! t
写到这,头脑中突然冒出个词——慢养,感觉满符合我的想法。用度娘搜索,搜出如下文字:* Q2 P$ {% v# H( @. x
* I* _1 ?7 |* }8 X' B1 ^8 s
9 n! B9 G) |- `# L3 y* ]
, }- `0 Y6 N! _. f3 h 孩子是要慢慢养大的,面对他们的缺点、错误从不简单打骂、斥责,而是本着“支持与包容”的原则耐心与孩子沟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甚至有时放手让他们犯错,这样才能切身体会到错误的后果。发自内心的自信,良好的人际沟通,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2 i* n, H$ E2 D& R5 ?+ `% o6 g: V" ~' s3 O9 E- U; N( U
* d; E& m7 p, ~+ l$ |+ p: N, L
; V1 @8 b: o) u9 @- ?' V( z R 对于上述文字,我想还需要加一个前提,那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保证孩子安全及卫生的条件等),孩子才能慢慢养大。
" ~. @+ n; ~# b( g6 z8 ?/ D# R6 G& D {% t; t
( }& N, `8 h w+ @: ?
0 w2 b: W' W- T- v- X
相对应的,我怎么就那么“不待见”成人化的孩子?几岁的的面孔,却有着20多岁的行为及语言心智,张口唱着你情我爱,浓妆艳抹墨镜蕾丝..... 这些孩子主动或被动的过早接触本不属于他们的社会规则,对此,我不知道是该鼓掌祝贺孩子的”成功”,还是要悲哀孩子早逝的“纯真”。其实,并不是说一定要很刻意的保持儿童的单纯无知,而是希望不要附加给孩子太多本不属于这个年龄的东西。那些商业化的环境、成人化的规则,只会扭曲孩子的心灵。唱唱儿歌不好吗?素颜粉饰不好吗?
3 L+ l! z' T& e! V' |5 r! O- s5 X4 s
最近也在喜欢看《超级大脑》,突然发现一种规律,但凡是内地的神童们,都是技能单一,生活规律;反观香港的神人们,一个个生活多姿多彩,自己涉猎的爱好、行为领域也是多种多样。唉,如果我们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快乐中表现出来智力超常,那才是真正值得祝贺欢庆的。4 j, d9 j! v, C9 U0 ]+ X% f
9 [ X! k" M3 S7 r l7 o: G
。。。。。。。。。。。。。。。。。。。。。。。。。。。。。。。。。。。。。。。。。。。。。
6 {1 @9 Y A. {) S1 i + H: n: C% c) H9 e$ \" D2 z, ~ c
6 c# J2 s0 _, C 【说点题外话吧】 , Z7 ?5 ^" \2 u6 W
每每看着宝贝,不禁感叹生命就是奇迹,人生便是如此,平凡造就奇迹,奇迹终归平凡;成长与衰老的并存,正如春夏与秋冬的延续,如此轮回、周而复始,无穷无尽...& J9 v. ^8 D0 F1 x' K
仔细想想,就如同所有人喜欢展望未来,却容易遗忘历史一样.,我们一直偏心于宝宝,却常常忘却于父母辈的需要,惭愧惭愧!他们才是最爱我们的人,但是我们却给予的太少太少!向所有的老爸老妈致敬! [p=22, null, left]
/ u7 b2 ]# l$ r @
- p$ e$ W D6 _/ a) l9 o& _
/ Z+ P1 u* g" n8 H6 K' d: W- L/ H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