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米
- 1941
- 经验值
- 1943
- 在线时间
- 98小时
- 宝宝生日
- 1998-09-18
- 注册时间
- 2012-11-17
- 帖子
- 465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1943
- 精华
- 0
- UID
- 8957534
   
- 宝宝生日
- 1998-09-18
- 帖子
- 465
|
很多孩子都曾偷偷地拿过家里的钱,即使是最听话的孩子也可能做过这样的事情。孩子这种行为的背后,体现着“所有权”概念的缺乏。当爸爸妈妈发现孩子偷钱之后该怎么处理,这篇文章或许能给你一点启发。
. l% W5 U0 G7 d& H0 S
-
3 ~ d1 _/ o# b4 L, W 这天早上,新新妈发现口袋里少了100块钱,那本来是昨晚从ATM取出的1000元整款。新新妈数了数,还是少了100块。
* Q* {3 ~8 q5 G新新爸也说:“真奇怪,这怎么可能不见了?我上次好像也丢了50块钱,还以为是你拿了。”
3 J1 x8 T9 Z6 }8 F0 F这下子新新妈有些怀疑了:难道是新新偷了钱?古话曾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唉,要是真的是孩子偷钱,可怎么办?新新妈决定等新新放学时好好观察他。
+ h3 Q1 P+ c. d! u$ O8 v果然到了傍晚,新新妈就看到,新新带着几个同学走向便利店。新新妈在玻璃门边一瞧,这孩子竟然在“大方”地请客,在结账时拿出了一张醒目的百元大钞——那的确就是自己早上丢失的100块。
$ j0 F: O' P: q* m8 x' B等到小伙伴们离开了,新新妈就走上去,笑着说:“新新,走,妈妈带你去便利店买零食。”
, k+ _) w$ s5 v7 Y( Z新新眼神一闪,有些紧张地看着妈妈,以为妈妈发现自己偷钱,准备“收拾”他呢!没想到新新妈牵着孩子的手,在便利店里挑选起来:“棉花糖吃吗?葡萄干好像也不错,巧克力也给你买点吧。”
; _* o' Y; g8 a$ W
-
; L! j- p5 _0 g- R5 s6 ]1 `
等新新怀里都抱满了零食后,新新妈才蹲下来问新新:“今天妈妈发现口袋里少了100块钱,是不是宝贝你拿了?”
1 c; j; D3 s0 U3 n' O1 C; y新新不好意思地说:“是我拿的,妈妈,对不起。”
. F( s9 L/ C+ Z9 l" e新新妈摸摸孩子的头说:“如果妈妈给你的零花钱少了,就跟妈妈说。别自己从爸爸妈妈的口袋里拿钱,好吗?”
' m5 y s( H" y“好!”0 ]/ M6 b+ _- t, i" z% M
从那天以后,新新妈给孩子涨了零花钱,而孩子新新再也没有偷偷拿过钱。有时候爸爸不小心把钱搁在茶几上,新新还会贴心地帮爸爸收进房间,还嘱咐爸爸注意保管钱财。3 n6 t' A: _ r0 U3 f7 N T" J
正是由于这位理智妈妈的小举动,才轻松地改变了孩子“爱拿钱”的毛病。新新妈甚至这么说:: t) {/ z3 `) P( G7 _* N% P) D
小孩子可能没有“偷钱”的概念。他们的内心需求是受外在影响的,总会想尽办法拿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却不懂得这是成人所理解的“小偷”。) q$ p. H2 g7 F2 Q
爸妈与其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孩子的行为不对,不如先关注孩子到底有什么理由拿钱。他们的内心并没有成人想象的那么坏,别轻易把孩子推向负面的评价。: F: Q+ i1 O% I3 r8 ]
-
5 ^7 m8 E( V0 @2 C3 W- e' c+ \9 @+ T
当孩子偷偷拿家人的钱时,爸爸妈妈不妨这么做:4 E7 M6 d% ~8 {" z7 | v8 V
正确引导孩子的欲望+ Y8 }. |+ K* @: Y; V& F$ G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对外部世界产生欲望,当孩子发现钱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他当然无法抗拒这种好处,而希望能拿到越多钱越好。
% {9 Y! e0 L7 n# w* e2 f- V" {: d; f爸妈要尊重并正确引导孩子的欲望,比如像例子中的新新妈就时时和孩子保持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如果想要,就要问别人能不能给我们,这才是有礼貌的孩子。我希望我们都能做到,好吗?”
+ @0 v8 C% i" w& j& Y. A b爸妈也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孩子想要什么,并告诉他怎么样才能得到它。
6 |& k: L# C3 E5 h+ N如果爸妈都置之不理,那孩子自然就想用“自己的方式”去获取。那“偷钱”的行为,可能就是这样产生的。
p, d1 q$ y) E4 f+ j及时消除诱因
, i9 r7 [9 E, `) S" ^8 d; {* `爸爸妈妈想要杜绝孩子偷拿钱的行为,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把家里的钱放置妥当。
8 d0 G8 j m$ N' a5 H同时,爸妈不要在孩子面前大手大脚地花钱,以及经常用钱去哄孩子,或者把钱当作对孩子的奖励。( g- k( f' X i
这对没有工作能力的孩子来说,家长过分灌输金钱观念,对孩子的成长不是好事。
9 p! x/ ~- Q d- I; ^3 S2 i. q与其用金钱去捆绑孩子,不如多在情感和心理上关注孩子,以免孩子因为内心孤独而通过“偷”来补偿自己。1 n, ~/ I" p0 k6 z, U! k
! S4 }/ V0 E% ~( h) R" {; o3 J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只是看到很好,想要分享给更多的宝妈看看。
: M/ r! w1 j2 O( g6 w
# ~ n0 x" s" t6 j! z
' K& p( `4 ]$ Q& C# T# O- y/ P; s4 J% f
$ W, ?% t: Z& ]6 }4 x% B& X6 n2 P& y7 K' m- u1 C b1 q
& Z/ V- ?- \& b0 {' i) _
2 G |9 ^- c9 h S, Y
1 U$ U* b+ l" k' ?% T, y, p/ x
6 @+ j) X% u6 `! j$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