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7 | 浏览: 393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宝宝生日
2009-10-24 
帖子
355 
楼主
发表于 2009-8-10 11:52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有一种胎教不需要你花很多的时间,也不需要借助其它的工具,而是不知不觉中每天都在进行的,它的效果也是神奇而明显的,这种胎教既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音乐胎教,也不是语言胎教,它来自准妈妈的日常生活,却对胎宝宝有着很大影响。

    这种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胎教到底有多神奇,让我们一起看看美国专家的相关研究吧。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准妈妈在孕期的饮食偏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出生后的口味选择。

    做这项研究的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胎宝宝能通过子宫“品尝”到食物的味道。试想一下,如果,准妈妈在怀孕时偏爱某种食物,那么胎儿也可能通过子宫“品尝”到该食物的味道,这种首次的味觉体验会对孩子将来的饮食喜好产生直接的影响。

    不仅如此,科学家们还发现,胎宝宝除了能“品尝”到食物的味道外,他们还有超强的记忆力,通过在子宫内的“品尝”,胎宝宝熟悉妈妈曾吃过的食物味道。

    为此,科学家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让一些孕妇在妊娠的最后3个月,定时服用胡萝卜汁;另外一些孕妇分娩后服用。结果发现:那些在出生前就“接触”过胡萝卜汁的宝宝,不仅能顺利接受这种食物,并且表现出喜欢的倾向;但对于那些出生前没有“接触”过胡萝卜汁的婴儿来说,显然他们对这种食物不太喜欢。

    从实验当中,科学家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宝宝熟悉母亲曾吃过的食物味道,宝宝由此获得了这样的信息――什么食物是安全的,什么食物是可食用的。

    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体系。婴儿在出生前首先在羊水中“认识”这种味道,然后在母乳中得到,最后在餐桌前首次食用。在羊水或母乳中对食物味道的体验,可能有助于孩子断奶后对这种食品的接受程度。

    科学家们的发现,对偏食的孩子有了新的解释,当然,也不可忽视遗传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这个发现同时也带给我们新的启示:最为本质的胎教,不是语言,不是音乐,或许就是准妈妈日常生活的习惯。
MW11837

高 二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宝宝生日
2010-01-26 
帖子
1648 
看样子在孕期最好不要偏食啊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宝宝生日
2009-10-24 
帖子
355 
怀孕妈妈
原帖由 littlepan 于 2009-8-10 11:56 发表
看样子在孕期最好不要偏食啊

是呀! 各种颜色的食物都要吃点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2009-09-07 
帖子
5285 
胡萝卜汁 。好喝不好炸啊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宝宝生日
2009-10-24 
帖子
355 
怀孕妈妈
原帖由 小耗子 于 2009-8-10 13:51 发表
胡萝卜汁 。好喝不好炸啊

en ,水分太少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宝宝生日
2010-01-01 
帖子
616 
学习了!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宝宝生日
2009-09-20 
帖子
1949 
怀孕妈妈
孕期一定要营养均衡呢.
【育儿手册】发烧不可怕,千万别乱来阵脚!及时物理降温观察宝宝状态,新手妈妈必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宝宝生日
2009-10-24 
帖子
355 
原帖由 emma9904 于 2009-8-10 14:25 发表
我就不吃胡萝卜,那以后孩子估计也不爱吃胡萝卜

做配菜用,埋在饭里就吃了,呵呵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日常生活中的神奇胎教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