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5 | 浏览: 2205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才妈妈团长编号:MW12579

高 一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宝宝生日
2011-04-01 
帖子
468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09:37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近日《消费者报道》检测了三家洋快餐里的丙烯酰胺,结果发现肯德基的炸薯条里丙烯酰胺含量达到每公斤280微克,比麦当劳高出40微克。首先我感到奇怪的是,都是洋快餐,凭什么汉堡王就打了酱油?其次,如果两种炸薯条的丙烯酰胺含量都是安全的,那这样的比较是不是有“黑**”的嫌疑?丙烯酰胺到底是怎么进入炸薯条的,280微克到底多不多,会不会有健康问题,你该注意些什么,且待我一一解释。 & H2 y0 \5 k9 c3 {6 k
+ x% H% D! \& e& _6 U/ l
    (注,根据薯条丙烯酰胺平均含量以及既往文献数据,初步判断媒体报道有误,“280微克每百克”应为“280微克每公斤”). V. k& W8 q; z# e+ F$ h

2 a* q4 [/ ^7 }! J0 p# U: d    1、丙烯酰胺哪来的?
" l2 \! p  r  O$ R* x# w8 N+ T+ k 6 w1 }* p' k6 H9 n0 d! y
    丙烯酰胺在人类漫长的烹饪史中一直存在,只不过2002年才有瑞典科学家在食物中发现它的踪迹,随后英国、挪威等多国科学家证实了这一结果,所以这又是一个“吃了几千年都没事,结果还真有事”的典型案例。
; F9 ^, I; Y' O9 C . d4 W! ?* [5 \) ~; a) X
    丙烯酰胺是由“还原糖”(比如葡萄糖、果糖等)和某些氨基酸(主要是天冬氨酸)在油炸、烘培和烤制过程中,通过“美拉德反应”产生。美拉德反应其实你并不陌生,简单讲就是食物颜色逐步变深并散发诱人香味的过程,比如烤肉、烤面包等。
8 I% a* I4 r" f ) U0 R8 D8 E# a0 A0 H) l
    2、哪些因素影响食物中丙烯酰胺的含量?
7 h6 z9 I6 X& v! h% [. q) s
2 B/ r% A4 a6 L* S( p    食物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与食材的成分密切相关。比如咖啡、土豆、谷物等“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食材加工产生的丙烯酰胺就比较多。这是食物的天然属性决定的,因此汉堡王也不可能做出“不含丙烯酰胺”的炸薯条,换谁也不行!
2 i; p$ E+ ?4 H( z4 L
8 v- ^5 E% V1 b8 M. k6 O& _    温度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丙烯酰胺在120度以上的高温下生成,140-180度产生的量最多。加热时间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是炸得脆、烤得干的食物,丙烯酰胺的含量通常也越高,例如炸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约为炸薯条的2倍,硬面包就比软面包含量高。
; J, i% n0 M$ R8 @4 w1 [
  [: ?1 g, f- D" T6 x    食物的储存、加工方式也影响丙烯酰胺的生成。以土豆为例,根据美国FDA的研究,油炸土豆的丙烯酰胺含量比焙烤土豆制品的高,如果用微波炉烤制带皮的土豆则不产生丙烯酰胺。其他降低丙烯酰胺的方法,比如炸土豆之前泡15-30分钟,土豆储存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不要在冰箱冷藏土豆等等。2 s1 ]" C, {, |" L4 j5 |

$ M. `- Q9 Z6 H# a3、快餐店的炸薯条和自家炸的薯条比呢?: I; e& ?7 J" V. l7 |

2 D: l: m$ K4 X& o% C    对于食品企业来说,由于有良好的工艺控制,因此丙烯酰胺的含量其实是比较低的,家庭烹饪产生的丙烯酰胺可能更多。比如某厂家的方便面饼是130度炸2分钟,丙烯酰胺含量约为每公斤30微克。而央视记者在街边小摊上买的油条大约是220度炸1分钟,丙烯酰胺达到每公斤495微克,比报道中的炸薯条还高。! D9 j& @- P' j1 ?5 B9 C

/ S3 ~# z, C; I- P) Y" o( `+ [    更具可比性的是,在家炸薯条,油温约190度,用时3分钟,丙烯酰胺含量达到每公斤1110微克,是本次媒体报道数值的4倍左右。这是由于快餐企业的炸薯条在油温控制、油炸时间方面都有严格而精确的操作规范,因此丙烯酰胺比家里炸的更少。
3 I; a# s# E4 @
2 F& w$ u' |, v0 \0 J% ^    2002年瑞典官方的一份数据也可以参考:麦当劳炸薯条丙烯酰胺含量为每公斤380微克,汉堡王为514微克(没有肯德基的数据)。正因如此,欧盟认为在家炸薯条可能使丙烯酰胺的总摄入量增加80%。$ `1 d, a2 W. I; E. n

% V, [# A& B5 Q    4、你吃进去的丙烯酰胺来自哪些食品?
4 b: j; D. c4 J% i7 E
  `6 O& p+ M6 @    很多高温处理的食物都会含有少量丙烯酰胺,但咖啡、油炸或烘焙的土豆是欧洲成年人丙烯酰胺的主要摄入来源,而小孩子吃进去的丙烯酰胺有一半来自炸薯条。东方人的饮食习惯有所不同,根据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的估计,当地人摄入的丙烯酰胺有约45%来自炒菜。这主要缘于爆炒的烹饪方式,比如爆炒西葫芦的丙烯酰胺含量可以达到每公斤360微克,比炸薯条还高。由于大陆地区的居民也喜欢煎炒烹炸,因此应该和香港的状况差不多。
- Y0 K. N! M, ]
! Y2 C7 I, \6 ~' H4 m/ h( s7 w# z1 v    5、丙烯酰胺有哪些危害?) E' n* s/ c7 Y. ?
8 g% S& T# V( R7 I5 H4 D  G
    首先它是一种潜在致癌物,已经有确凿证据证明它能导致动物的癌症。是否导致人类癌症还无定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均在关注和研究中。其次它可能有损神经系统、婴儿早期发育和男性生殖健康。某些**职业人群可能因为大剂量的摄入而造成神经损伤或其他健康损害,但靠吃是吃不到这种量的。& s5 w( c0 k4 g' {
8 |! q. c/ G# l) N) w5 I
    6、我们到底吃了多少丙烯酰胺?会不会有问题?7 @7 V  C2 z- j0 N  L
9 h# Y( ?1 N# D+ }5 m; r) a& m
    别看个别食物中的丙烯酰胺含量不低,但我们总体上吃进去的丙烯酰胺并不多,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平均水平是每人每天20-30微克。不同国家消费者吃进去的丙烯酰胺虽然来源有所不同,但其实也差不太多,东方人的摄入量还会比西方人稍低,总体上是不足为虑的。1 G9 e6 V& |6 s7 [/ J# p7 w0 B
7 Y2 t/ X8 z' `3 X
    在健康影响方面,以最敏感的实验动物的数据和人的平均数据作比较,大约有200-300倍左右的安全系数。国际权威组织JECFA据此认为,应对其潜在致癌性给予关注,因为对于潜在致癌物,这个安全系数还不够高,对于其他可能的副作用则可以忽略,仅建议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降低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
& r" A# v8 k+ q0 Z4 {/ q( P
. l$ t  C! q$ o: a6 d    7、目前世界各国如何控制食品中的丙烯酰胺?
! h; M4 K$ c+ w! P2 j5 I( _, R 3 M+ b/ u- C! G* ~+ p" D' M2 |
    目前世界各国尚未制定食品中的丙烯酰胺限量,但大家都在努力减少食品中的丙烯酰胺。比如国际食品法典、美国、欧盟等均为工业界提供了降低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操作指南。欧盟提出了一个参考值(indicative value)用于督促和指导企业降低丙烯酰胺含量(对于炸薯条是每公斤600微克), “雀巢咖啡丙烯酰胺超标”的乌龙新闻就是因为对这个参考值的误读。
* L$ x7 w# x6 Q2 S' [# f5 o- G ( p) W, O& J4 Z/ i
    在政府、科学界和工业界多年的共同努力下,控制丙烯酰胺已经取得一些效果。以欧盟为例,薯片里的丙烯酰胺平均含量从2002年的每公斤736微克降低到2011年的358微克,整整降了一倍。9 P1 o. @, t8 V8 T& P! F, O0 O

7 r  o* b+ D  h5 q    8、消费者该注意些什么?& p" H) \3 v- Q" p+ e0 b6 P& W

2 h4 b0 Z. ^9 Y1 i    事实上,丙烯酰胺不可能从膳食中完全消失,也没有哪个国家或组织建议消费者不吃炸薯条、炸薯片、咖啡、谷物等食品。综合世界各国政府给消费者的建议,其实主要就是两方面:
& }2 p9 A7 p( _8 ^' T) P, G0 N 9 U+ c6 e8 h; t' n/ ]! f9 g6 Y
    一是从烹饪方式上,多蒸煮炖、少煎炸烤。不要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太长,但应保证烧熟煮透,以避免食源性疾病。蔬菜在炒之前焯水有助于减少丙烯酰胺生成。4 f) S- h5 D$ H) C  ]
, D6 \3 p4 z* \* _8 V+ Y5 ~
    二是从饮食习惯上,提倡平衡膳食,减少油炸和高脂肪食品的摄入,多吃水果和蔬菜。只要做到这一点,别说丙烯酰胺,连反式脂肪都不用担心了。2 U3 e6 ^" {  X
) w- p. r* L, B: q  }0 n: M
主要参考资料:
% k( p! _3 M" L4 h5 c4 r- E7 v' [
' ]2 q  f' y$ G' J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http://www.cfsa.net.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20315200957339.pdf
  j$ L: E3 d4 I( \* p
/ T5 D( `% ?9 \$ K" x- Z1 X    卫生部:http://www.moh.gov.cn/mohbgt/s6717/200804/26408.shtml
. ~" T& |; Y+ e
4 e) v# E# G% @* m; ^  h* ~    美国FDA:http://www.fda.gov/downloads/Food/PopularTopics/UCM385841.pdf
$ o( J4 N9 A) q8 N
5 X+ d+ w7 M: s    欧盟食品安全局:http://www.efsa.europa.eu/en/c**ultati**/call/140701.pdf+ |& [1 O; O1 T6 b3 j
  J# G, [/ j* @7 A, @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http://www.cfs.gov.hk/tc_chi/programme/programme_rafs/fi**/programme_rafs_fc_01_25.pdf
9 \# S) H' V0 F3 Z ; T, L2 K# f; M  _4 K; B7 }' Z7 g
    央视走近科学:http://tv.cntv.cn/video/C14122/3dec3dada73e4be38cc0aa2a7138a910. I1 L. ^5 l( j% S% k/ Z3 R

" y  H- ]4 I: s! w# f    油炸马铃薯食品中发现丙烯酰胺的研究近况: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pyfx200207016.aspx
! h$ C' r# I8 G
% N; N9 T+ }" @( R; `$ W. J7 Y    消费者报道:http://www.chinac**umerreport.org/web/news/2371.html
# s; V1 S& y9 V
晴子

高 二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宝宝生日
2010-01-08 
帖子
469 
好多打不开的
才妈妈团长编号:MW12579

高 一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宝宝生日
2011-04-01 
帖子
468 
回复 xiongqie5263 的帖子) E' c& l, s0 v8 _. J

& ^- C/ B& T' |1 _; P' x! Q4 c9 K* B3 l/ X呵呵,时常关注一下食品安全,对自己对孩子对全家都有益
才妈妈团长编号:MW12579

高 一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宝宝生日
2011-04-01 
帖子
468 
回复 我爱晴子小姐 的帖子
2 g0 _: Z7 ?( P0 {7 J2 X! h1 k8 N
呵呵,我就照网站上搬来的,有些外网的可能打不开,不过中文网站的也够看了,重要的是大家知道这个的危害性。
晴子

高 二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宝宝生日
2010-01-08 
帖子
469 
chaicai2011 发表于 2014-7-11 11:22
, @- P0 T2 Y( ]$ `' v. {1 M. n回复 我爱晴子小姐 的帖子
1 U; C  O8 ^  _
$ J& q) H4 ?: e3 A9 R! X# R/ l' t呵呵,我就照网站上搬来的,有些外网的可能打不开,不过中文网站的也够看了,重 ...
1 P8 l% K' k, ]( p
嗯,确实这些东西太吓人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钟凯:丙烯酰胺突袭洋快餐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