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 | 浏览: 926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帖子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17:47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 N7 n2 q% u* Y1 m2 |8 R4 z, T" l5 R) p
    进入秋天后,天气开始变得干燥,空气中含水量降低,人体水分缺少的也比较严重,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秋季燥气与肺喜润娇嫩之性相违背,表现为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
    秋季多喝汤,滋阴又健康。各种煲汤营养都极为丰富,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及汁液,具有防止胃肠食物黏结、滑润肠道的作用,并且易于消化吸收。多喝汤对调节口味,补充津液,增强体质都非常有利,尤其在秋燥的季节。
不要担心摄入水分过多,因为在炎热干燥时期,胃肠道也同样燥热,较多的水分进入胃肠后很快被人体吸收,在体内经过体液循环运转后,通过小便、出汗排泄出去。
    秋燥季节,尤其是女性多喝汤,这对调节口味、补充津液、增强体质都非常有利,汤营养极为丰富,并且易于消化吸收,有的还可美容养颜。

, z5 P* |& P  M# @. h  e秋天最有特色的,药食两用的佳品是:百合和罗汉果

* h- r% E' }3 R! e/ k: ]. R     百合品种较多,入药以太湖百合为佳,对身体有补养作用,素有“太湖参”之美称。
6 O9 {* Q* |+ K   百合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药用价值也很高。《本草纲目》中有百合可润肺止咳、宁心安神、补中益气之记载。
中医认为,百合能补益心肺。有肺虚咳嗽、干咳无痰,或者感受秋季燥而感冒咳嗽者,都适宜吃百合。/ D9 _0 U+ i( N% ]% A0 n; c
      罗汉果味甘,性凉。归肺、大肠经。既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益肝健脾,降血的作用,又有防治呼吸道感染和抗癌的功效。
    若用于肠道燥热、大便秘结,除了单用本品外,还可与胖大海配合,煎水服。
    成熟的罗汉果含有丰富的糖分,味美香甜,食用其干果,味美香甜,含丰富的葡萄糖。在日常生活中,此果可作清补汤料机调味品,肉及肉汤力放半个作调味,其味自然鲜甜隽永。
    挑选罗汉果时,应该挑选个大形圆,色泽黄褐,摇不响,壳不破不裂,味甜而不苦者为上品。
, t- T, n$ J: Z$ C8 {

) `% U: A" j: R3 X; M3 D& h. z
4 _4 `: P8 R" g: Z  G- b7 f  A
- J/ Y$ q& F* Z- F* b6 \$ f
/ t3 A) \" S6 x2 `

: s; @: _9 }8 m. g
- `- H' c7 C3 V! |2 u  ^# N/ L" T+ L2 Q. X7 w0 z2 a

  ]6 @+ u& r5 ^& W8 J" V8 \( d
& F9 D) X& H; @+ Y8 O2 C
/ G& h7 T+ R6 {8 g
1 R, R% D7 `1 z! s* c3 V
; h" W& P# [( f' @& w4 P1 E5 C1 N
    用料:鸡300g、罗汉果半个、干百合30g、红枣6个、葱、姜、盐
    做法:1、将鸡剁成段后,飞水焯烫去血沫,捞出备用。
                 2、罗汉果、百合、红枣分别洗净备用。
                 3、将鸡块、罗汉果、百合、红枣、葱、姜丝放入汤煲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小火煲煮2小时,喝时根据口味
            加盐调味即可。
     私房话:罗汉果含糖丰富,口味比较甜,做汤里放半个,或1\4个。

点儿妈 团长编号MW11603

贵宾用户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宝宝生日
2010-12-19 
帖子
23856 
这个熬得时间可长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罗汉果百合鸡汤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48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01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